时间: 2025-05-04 19:3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33:43
和桑通判吊文文山六歌失火
作者: 沈周 〔明代〕
两宫万里塞云黄,
三闽四广天子忙。
孤忠老臣老不死,
膏血几时湔国耻。
天高欲诉衍六歌,
手把怨笔濡天河。
天河不乾怨长在,
朝廷凌迟家破碎。
老臣已死稿苴存,
金玉辉生旧墨痕。
郁攸小儿那解事,
纸影虽空有文字。
传人流世自千年,
击剑重歌双泪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悲伤的历史画面,诗人感叹当今的帝王忙于政务,国家面临危机。老臣虽忠心耿耿,却年事已高,无法洗清国家的耻辱。诗人希望能诉说失火的悲剧,却感到无从下笔,满怀怨恨。昔日的辉煌已成往事,朝廷腐败,家破人亡。老臣已逝,留下的只是悲伤的遗稿,象征着过去的辉煌。年轻人并不理解这些悲痛的历史,而只有空洞的文字在纸上游荡。历史传承千年,惟有剑声与歌声交织在泪水中。
作者介绍:沈周,明代著名诗人、画家,工笔细致,擅长山水花鸟。他的诗多反映家国情怀,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的时期,诗人借古抒怀,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历史的追思。
沈周的《和桑通判吊文文山六歌失火》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情感深度的诗作。全诗通过对老臣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前两句以“宫万里塞云黄”开篇,给人一种辽阔而又沉重的感觉,随即引入“天子忙”,暗示当权者的无能与繁忙。在这幅历史画卷中,孤忠老臣成为了诗的情感核心,他在满腔热忱中却又无力挽回国家的覆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诗中反复提到的“怨”字,体现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历史的追忆。尤其是“天河不乾怨长在”,诗人通过“天河”隐喻历史的流逝与人们心中长久的痛苦。最后,诗人以“传人流世自千年”结束,表达了对后世的期望,惟愿历史的教训能被铭记,成为后人前行的动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老臣的叹息与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警示后人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孤忠老臣”指的是哪个角色?
A. 年轻的将领
B. 忠诚的老臣
C. 朝廷的权臣
“天河不乾怨长在”中,天河象征着什么?
A. 国家
B. 历史的怨恨
C. 未来的希望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国家未来的关心
C. 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