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7:5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7:52:42
稷下空多士,谁为国重轻。
列城七十二,死者一书生。
在稷下学宫中士人众多,但谁能真正为国家的重任所用呢?纵然有七十二座城池,却死去的不过是一个书生而已。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廷翰,号东篱,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词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和沉郁见长。其作品常富有哲理性,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批判。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诗人在此情境下,感受到士人的无奈与悲哀,借助对比表达对国家人才浪费的惋惜。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士人对国家的贡献与社会的冷漠之间的矛盾。开头“稷下空多士”一句,直指士人多而无用,反映出诗人对当时士人境遇的失望与愤慨。尔后“谁为国重轻”则引发思考,真正能担当重任的有多少?接下来的“列城七十二”描绘出古代繁华的景象,但最后“死者一书生”又将这种繁华与士人的牺牲进行对比,呈现出士人悲惨的命运。诗人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批判,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士人命运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人才浪费的惋惜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反映出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士人命运的关怀。
“稷下空多士”中“空”的意思是?
a) 有
b) 无
c) 忙
d) 空旷
诗中提到的“七十二城”象征的是?
a) 繁荣
b) 贫穷
c) 战乱
d) 无知
“死者一书生”中“书生”指的是?
a) 农民
b) 士人
c) 商人
d) 将军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士人境遇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为豪放,而刘克庄则显得更加沉郁,揭示了士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