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5:14
懒访半山云顶庵,且撑一叶泛溪南。
花间渐觉同游少,桑下何曾作宿三。
古人刘伶呼不醒,今无卫玠共谁谈。
五千言是家人语,长笑诸家误注聃。
我懒得去半山的云顶庵,随意撑着一叶小船漂荡在溪水南边。
在花丛中渐渐感觉到同行的人少了,在桑树下何曾住过三晚?
古人刘伶叫不醒他,今时无卫玠与我共饮谈天。
那五千言的文章不过是家人说话,长久以来我笑那些家族误解了老子的意思。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子固,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且有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诗人身处政治动荡和个人境遇不佳的环境中,表达了对古人生活的向往,同时又对现实的无奈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
这首诗从开头的“懒访半山云顶庵”可见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漠视,选择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宁静。诗中用“撑一叶泛溪南”描绘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似乎在逃避社会的纷扰。接下来的描写“花间渐觉同游少”,借花丛中的孤独感,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缺席的惆怅。诗人追忆古人刘伶、卫玠,感叹如今已无知音,展现出对昔日自由生活的怀念。
“古人刘伶呼不醒”一句,彰显了对古人豪放不羁生活态度的向往,但“今无卫玠共谁谈”则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失落。结尾“长笑诸家误注聃”,表明诗人对当代学术的讽刺,认为人们误解了老子的思想,强调了个人对真理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交织出一种对人生的反思,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古代士人生活的向往与当代社会的失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孤独感与对自由、古人生活的向往,揭示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对当代学术的批判,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刘伶”是指什么样的人?
A. 一位豪放的饮酒诗人
B. 一位政治家
C. 一位书法家
D. 一位画家
诗中的“今无卫玠共谁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怀念
B. 对生活的满足
C. 对古代文化的赞美
D. 对现实的无奈
“五千言是家人语”中的“五千言”指的是哪本书?
A. 《论语》
B. 《道德经》
C. 《诗经》
D. 《易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