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如梦令·门在垂杨阴里》

时间: 2025-04-26 12:55:07

诗句

门在垂杨阴里。

楼枕曲江春水。

一阵牡丹风,香压满园花气。

沈醉。

沈醉。

不记绿窗先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5:07

原文展示:

如梦令·门在垂杨阴里 晁冲之 〔宋代〕

门在垂杨阴里。楼枕曲江春水。一阵牡丹风,香压满园花气。沈醉。沈醉。不记绿窗先睡。

白话文翻译:

门隐藏在垂柳的阴影中。楼台依傍着弯曲的江水,春意盎然。一阵风吹过,带来牡丹的香气,压过了园中所有花朵的芬芳。沉醉其中,沉醉其中,连绿窗旁的床榻都忘记了先去躺下。

注释:

  • 垂杨:垂柳,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
  • 曲江:指弯曲的江水,这里可能指具体的江河,也可能泛指弯曲的水域。
  • 牡丹风:指带有牡丹花香的风。
  • 沈醉:深深地陶醉。
  • 绿窗:绿色的窗户,常用来形容文人的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冲之,字叔用,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这首《如梦令》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陶醉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江边的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和沉醉。

诗歌鉴赏: 这首《如梦令》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春日江边的宁静景象。诗中,“门在垂杨阴里”和“楼枕曲江春水”两句,通过对门和楼的定位,勾勒出了一个幽静而美丽的环境。随后的“一阵牡丹风,香压满园花气”则通过嗅觉的描写,增强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的感受。最后两句“沈醉。沈醉。不记绿窗先睡”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美景的深深陶醉,以至于忘记了日常的生活习惯。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门在垂杨阴里”:门隐藏在垂柳的阴影中,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2. “楼枕曲江春水”:楼台依傍着弯曲的江水,春意盎然,形象地描绘了江边的景色。
  3. “一阵牡丹风,香压满园花气”:一阵风吹过,带来牡丹的香气,压过了园中所有花朵的芬芳,通过嗅觉的描写增强了春天的气息。
  4. “沈醉。沈醉。不记绿窗先睡”:表达了诗人对这美景的深深陶醉,以至于忘记了日常的生活习惯。

修辞手法:

  • 拟人:“楼枕曲江春水”中的“枕”字,赋予楼台以人的动作,形象生动。
  • 对比:“一阵牡丹风,香压满园花气”通过对比牡丹的香气和其他花朵的香气,突出了牡丹的芬芳。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陶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向往和深情。

意象分析:

  • 垂杨:春天的象征,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曲江:弯曲的江水,增添了景色的动态美。
  • 牡丹风:春天的气息,通过嗅觉的描写增强了春天的感觉。
  • 绿窗:文人的居所,象征着日常生活的习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门在垂杨阴里”中的“垂杨”指的是什么? A. 垂柳 B. 垂花 C. 垂藤 D. 垂草 答案:A

  2. “楼枕曲江春水”中的“枕”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3. 诗中“一阵牡丹风,香压满园花气”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秋天的气息 C. 冬天的气息 D. 夏天的气息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描绘了江边的景色,但情感更为深沉。
  • 杜甫的《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晁冲之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江边的景色,但苏轼的诗情感更为深沉,而晁冲之的诗则更为清新自然。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晁冲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听姨女乔夫人鼓风入松 征西壮士谣 点绛唇 杨秘监马图 紫牡丹 其二 过诗人李长源故居 惜分飞 戏王鼎玉同年 楚汉战处 蟾池 宿张靖田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踏脚 舟字旁的字 引经据典 瞻前虑后 恶事传千里 肀字旁的字 固守成规 攴字旁的字 招说 轻视傲物 贝字旁的字 玄字旁的字 鼖镛 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施恩望报 放枭囚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