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7:15
题虎丘寺
作者:刘长卿 〔唐代〕
青林虎丘寺,林际翠微路。
仰见山僧来,遥从飞鸟处。
兹峰沦宝玉,千载唯丘墓。
埋剑人空传,凿山龙已去。
扪萝披翳荟,路转夕阳遽。
虎啸崖谷寒,猿鸣杉松暮。
裴回北楼上,江海穷一顾。
日映千里帆,鸦归万家树。
暂因惬所适,果得损外虑。
庭暗栖闲云,檐香滴甘露。
久迷空寂理,多为繁华故。
永欲投死生,馀生岂能误。
青翠的树林环绕着虎丘寺,林间有一条通往翠微的道路。
我仰头看见一位山中僧人,从远处飞来的鸟儿那里缓缓走来。
这座山峰如同沦落的宝玉,千年间只剩下丘墓。
埋藏剑的人已成空传,凿山的巨龙也早已离去。
我攀着藤萝,穿越阴翳的荫蔽,路转夕阳渐急。
虎啸声在崖谷中回荡,猿鸣声伴随杉松傍晚。
我在北楼上徘徊,极目远眺江海的尽头。
阳光照耀着千里帆影,乌鸦归向万家树下。
我暂时因乐于此处而释怀,果然得以减轻外界的烦扰。
庭院幽暗,闲云栖息,檐下香气如甘露滴落。
我久已迷失于空寂的道理,往往是因为繁华的故。
我永远想要抛弃生死,余生又怎能错过呢?
作者介绍:刘长卿,字伯华,唐代诗人,生于742年,卒年不详,号称“诗中隐士”。他以写景抒情的山水诗著称,作品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虎丘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繁华的淡泊,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题虎丘寺》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山水诗,诗中通过对虎丘寺周围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观察与思考。开头的“青林虎丘寺,林际翠微路”将读者带入一个青翠欲滴、宁静优雅的环境,给人一种自然的亲近感。接着,诗人描绘山僧的出现和远方飞鸟的悠然,呈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
“兹峰沦宝玉,千载唯丘墓”一句,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借用宝玉的比喻,强调了人类的追求与自然的恒久对比。接下来的描写更是深刻,埋藏于此的剑与凿山的龙都已无影无踪,暗喻着英雄的逝去和往日繁华的消逝。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中的声音与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逐渐引向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反思。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透过这些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表现了对外在繁华的淡泊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诗人希望在这种自然的宁静中找到生命的意义,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与升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山僧”象征什么?
A. 诗人的朋友
B. 超脱与智慧
C. 自然的美
答案:B
“兹峰沦宝玉”中“宝玉”比喻什么?
A. 时间的珍贵
B. 自然的美
C. 人生的追求
答案:A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淡泊?
A. 自然
B. 繁华与世事
C. 友情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刘长卿的这首诗更注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王维则偏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两者都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