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4:2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4:28:20
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李延年
作者:刘长卿 〔唐代〕
石门媚烟景,句曲盘江甸。
南向佳气浓,数峰遥隐见。
渐临华阳口,云路入葱蒨。
七曜悬洞宫,五云抱仙殿。
银函竟谁发,金液徒堪荐。
千载空桃花,秦人深不见。
东溪喜相遇,贞白如会面。
青鸟来去闲,红霞朝夕变。
一从换仙骨,万里乘飞电。
萝月延步虚,松花醉闲宴。
幽人即长往,茂宰应交战。
明发归琴堂,知君懒为县。
石门的景色在烟雾中显得格外妩媚,曲折的江水环绕着田野。
南方的气候和景色愈发浓厚,远处几座山峰隐隐约约可见。
渐渐接近华阳口,云雾之路通向葱郁的山林。
七星在洞天中闪烁,五朵白云环绕着仙殿。
银色的函盒究竟是谁开启的,金色的液体只堪用来献祭。
千年空余的桃花,秦人对此深感不可见。
在东溪相遇令人欢喜,犹如贞白的友人相聚。
青鸟悠闲地来去,红霞在晨昏中变化无常。
一旦换了仙人的身体,便能乘着飞电万里而去。
月光洒在青萝上,松花下的饮宴令人陶醉。
幽居的人自然长久居住,而繁茂的宰相们却应当交战。
明亮的月光归于琴堂,知道你懒得去做官职。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景延,号浩然,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隐居于山林。他的诗以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长卿游历华阳洞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刘长卿的《自紫阳观至华阳洞》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诗作,展现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全诗以流畅的笔调描绘出沿途的山水景色,字句中透露出一种清新而恬静的气氛。开篇即以“石门媚烟景”引入,营造出浓厚的自然氛围,仿佛让人沉浸其中。接着,诗人描绘了南方的佳气和若隐若现的山峰,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美的赞美。
在诗的中段,诗人描绘了华阳洞的神秘与仙气,提及“七曜悬洞宫,五云抱仙殿”,展现出一种对仙境的向往与幻想,进一步引导读者进入一个超脱尘世的境界。诗后段通过对“青鸟”、“红霞”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事纷扰的淡然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的追求。通过描绘美丽的山水与神秘的仙境,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华阳洞”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青鸟”代表什么?
诗人对“桃花”的描绘意在表达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