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国山烟寺》

时间: 2025-05-02 22:38:33

诗句

朦胧竹间月,出没松顶鹤。

何处晚钟鸣,簌簌野花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38:33

原文展示

国山烟寺
朦胧竹间月,出没松顶鹤。
何处晚钟鸣,簌簌野花落。

白话文翻译

在朦胧的竹林中,月光时隐时现,偶尔有白鹤在松顶飞舞。哪里传来晚钟的敲响,野花一片片静静落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 出没:出现和消失。
  • 松顶:松树的顶部。
  • 晚钟:晚上的钟声,通常指寺院或庙宇的钟声。
  • 簌簌:形容轻微的声音,通常指物体轻轻落下的声音。
  • 野花:生长在野外的花。

典故解析

  • 竹间月:竹子是文人墨客所喜爱的意象,常用来表现清雅和脱俗的情怀。
  • 松顶鹤: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寿与高洁,常与松树一起出现,寓意长寿和高洁的人生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路衡,清代诗人,生于嘉庆年间,活跃于文人圈中,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国山烟寺》创作于诗人游历山水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宁静环境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中描绘的竹林、松树、鹤鸟和钟声,构成了一幅悠然自得的山水画卷。

诗歌鉴赏

《国山烟寺》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宁静的古诗,其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诗的开头以“朦胧竹间月”引入,展现出一种朦胧的、神秘的夜色,竹林之间的月光时隐时现,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接着,诗人描写了“出没松顶鹤”,这里的白鹤象征着纯洁与高雅,给这幅自然画面增添了灵动的气息。

在“何处晚钟鸣”一句中,晚钟声响起,传递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使人不禁联想到寺庙的宁静与安详。最后一句“簌簌野花落”则以轻柔的音韵结束全诗,给人一种自然界生命轮回的感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朦胧竹间月:夜晚的月光透过竹林,显得模糊而柔和,传达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2. 出没松顶鹤:白鹤在松树的顶部出现和消失,象征着高洁的品行和自由的精神。
  3. 何处晚钟鸣:问钟声从何处传来,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宁静的思考。
  4. 簌簌野花落:形容野花轻轻飘落,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光比作朦胧的光影,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拟人:通过“出没”来赋予鹤以灵动的形象。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式美感强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白鹤和晚钟等意象,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与洒脱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坚韧。
  • :象征孤独、宁静。
  • :象征长寿与高雅。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精神的寄托。
  • 野花:象征自然的纯真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朦胧竹间月”意指什么?

    • A. 竹林非常明亮
    • B. 月光透过竹林显得模糊
    • C. 竹子没有月光
  2. “何处晚钟鸣”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时光的珍惜
    • B. 对喧嚣的向往
    • C. 对钟声的不屑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但更多的是思乡之情。
  • 《山中问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路衡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田园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乐天为张建封侍儿盼盼作仍继五篇 其三 潘夫人挽章 林和叔山园九咏·霜余 扈驾青城呈刘建昌 寄虞大卿四首 游鼓山喝水岩 和鞏宰送牡丹三首 甲辰春蒙恩召试时年六址 晨起信笔 方叔每岁一相访送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松开头的成语 当着不着 微和 亩道 耳刀旁的字 木板书 晏子裘 徒孥 欲扬先抑 支字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鸳俦凤侣 龜字旁的字 闲是闲非 呼之或出 鼓字旁的字 包含睡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