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5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56:29
秋浦溶溶。秋岭重重。怅登临水杳山穷。愁人心上,何处相逢。在雁声边,叶声外,雨声中。三秋作客,十年心事,恨迢遥芳讯难通。炉烟初碧,灯芯徒红。任羁怀冷,吟怀淡,酒怀慵。
秋天的水波荡漾,秋天的山峦层层叠叠。当我登高望远,却发现水边的景色模糊不清,山的尽头遥不可及。心中的愁苦,何处能相聚呢?在雁声的旁边,在落叶的声音之外,在雨声的笼罩中。三秋时节,我身为客人,十年的心事,怨恨这遥远的消息难以传达。炉火初升,烟雾渐渐变清,灯芯却显得无精打采。任凭我心中思念冷清,吟唱的兴致淡薄,饮酒的情绪懒散。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其描绘的秋天景象和愁思,常常在古诗词中出现,反映了诗人对离愁别绪的感慨。诗中“雁声”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乡,也与《离骚》等古诗有相似之处。
董俞,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多以其诗词传世。其诗风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常以细腻的笔触传达心中的思绪。
《行香子 秋思》创作于秋季,诗人在这个时节感受到浓厚的愁思,常常激起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往时光的回味。
《行香子 秋思》是一首充满秋天氛围的抒情词,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深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篇的“秋浦溶溶”和“秋岭重重”便将读者带入一个秋意浓厚的环境中,水的荡漾和山的重叠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尽的思念。随后的“怅登临水杳山穷”,更是点名了诗人在高处的惆怅,面对无边的水面与遥远的山峰,心中无奈而茫然。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将自己的愁苦与秋天的景象结合,形成了“在雁声边,叶声外,雨声中”的音景,音乐感的增强让愁苦的情感愈加明显。诗人自述“三秋作客,十年心事”,其间表现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离别的无奈,显示出对远方的征兆与希望的渺茫。
到最后,诗人在炉烟与灯芯的对比中,展现了内心的孤寂与无力,任凭自己的怀念和吟唱都显得无精打采,流露出一种愁苦的生活状态。整首词用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反映了秋天的惆怅与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内心的孤独感与思念之情,借助秋天的景象,传达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诗中“秋浦溶溶”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激流奔涌
B. 水波荡漾
C. 大雨倾盆
诗人心中的愁苦主要来源于哪里?
A. 生活的压力
B. 对故人的思念
C. 自然景象的影响
“三秋作客,十年心事”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1-B,2-B,3-B
与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生命流逝与离别的感慨,但董俞的《行香子 秋思》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写与个人内心的孤独,而李煜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逝去的无奈。
通过上述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行香子 秋思》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