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2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27:35
谷口两三家,平田一望赊。
春深多遇雨,夜静独鸣蛙。
云暗未通月,林香始辨花。
谁惊孤枕晓,涛白捲江沙。
在山谷的入口处只有两三户人家,平坦的田野一望无际。春天已经深了,常常下雨,夜晚静谧中只听见青蛙独自鸣叫。云层遮住了月亮,树林里开始能闻到花香。谁在清晨时分惊扰了我这孤独的睡梦,涛声翻卷着江边的沙子。
作者介绍:释惠觉,宋代高僧,生于文化繁盛的时期,他的诗歌常以自然景色和禅意为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宁静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大慈坞祖塔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内心的宁静。作者在此处独处,感受春雨、夜静与晨曦,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自然环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思索。首联“谷口两三家,平田一望赊”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出谷口的宁静与广袤,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接着,通过“春深多遇雨,夜静独鸣蛙”,诗人将春天的多雨与夜晚的宁静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这种氛围在“云暗未通月,林香始辨花”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诗人用细腻的观察展现了春夜的美好,尽管月光未能透出,但却能感受到林中的花香,显示出诗人敏锐的感知力。
最后,“谁惊孤枕晓,涛白捲江沙”一联,诗人用“孤枕”表达自己独处的状态,同时又通过“涛白”描绘出江河的壮阔与动感,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暗示着人生的孤独与自然的力量。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传达出一种禅意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感悟,令人反思生命的真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生命孤独的思考,体现出一种禅意的哲学观。
诗词测试:
诗中的“谷口”意指:
A. 山谷的出口
B. 偏僻的地方
C. 人烟稠密的地方
“春深多遇雨”描述的是:
A. 春天的干旱
B. 春天的生机
C. 夏天的炎热
“涛白捲江沙”中“涛白”指的是:
A. 风声
B. 水波的泡沫
C. 鸟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