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2:5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2:55:36
《贺新郎 与虞乐行夜话,用稼轩韵》
作者: 王策 〔清代〕
已矣君休说。叹当年炎精中否,星颓诸葛。三日钱塘潮不上,白雁凌江翻雪。腥血洒触人毛发。海国孤臣偏慷慨,挽长戈屹指金鳌月。鲸背上,风萧瑟。沧桑事远流传别。尽纷纷阙文廋语,几般离合。只有睢阳名姓在,此外如霜战骨。谁识是头行脰绝。好为崖山传实录,配忆翁心史书函铁。石易烂,纸难裂。
这首词的开头劝君不要再谈论往事,感叹当年在炎热的夏天里是否有过辉煌的成就,像星星陨落的诸葛亮。三天的潮水没有涨到钱塘江,白雁在江面上翻飞,像雪花一样。腥血洒落在人的头发上,作为海国的孤臣却显得特别慷慨,手持长戈指向金色的月亮。鲸鱼的背上,风声萧瑟,沧桑的事情在远方流传和别离。众多的阙文和瘦弱的言语,多少离合悲欢。只有睢阳的名字仍在,其他的如霜般冷酷的战骨。谁又能知道这首词的头一句是多么绝妙。想要为崖山的事情写下真实的记录,来回忆先人的心事,像装在铁函里的书信。石头容易腐烂,而纸却难以撕裂。
王策,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承续了古典诗词的传统,擅长写抒情诗和历史诗。王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贺新郎》是王策在与虞乐行夜间对话时创作的。此时的清朝正经历着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诗人以此词抒发对往事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反思。
王策的《贺新郎》以其深邃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而显得尤为动人。词中不仅展现了个人对过往的追忆,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提及,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开篇的劝告“已矣君休说”,仿佛在告诫对话者放下过往的荣耀与悲伤,然而随即便是对“当年炎精”的感叹,似乎是无法割舍的情感纠缠。
诗中反复提及的“腥血”和“海国孤臣”,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豪情与孤独。尤其是“挽长戈屹指金鳌月”,在表达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隐含着对命运的深刻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展现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对个人命运的沉重思考。
伴随着“鲸背上,风萧瑟”的意象,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命运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悲凉而又壮阔的气氛。最后的“石易烂,纸难裂”,更是将人对历史的记忆与遗忘的无奈推向高潮,令人感慨万千。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中贯穿着一种悲凉而又坚韧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王策的《贺新郎》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历史变迁带来的痛苦与无奈,但王策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感和对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多地体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