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0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00:10
春词
作者: 毛滂 〔宋代〕
群心与物为春久,唤得春风破腊回。
天近自应通信息,梅花不用犯寒来。
这首诗表达了春天的到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春天的气息已经在大地上弥漫,春风吹来,打破了寒冷的冬季。春天的到来是自然而然的,天地间的气息相互通达,梅花不再受寒冷的侵扰,已经可以绽放了。
作者介绍:毛滂,字子青,号松石,宋代诗人,以词著称,风格清新,常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与热爱。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春季,作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借春天的到来表达对生命、自然的赞美。
这首《春词》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与自然的和谐。诗的开头“群心与物为春久”,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密切关系,暗示在春天的时节,万物复苏,生命重新焕发生机。接着“唤得春风破腊回”,用“唤得”二字,表现了春风的温暖与冬天的告别,似乎春天是由内心深处的渴望所召唤而来的,富有诗意。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春天的消息传递,梅花在春风中绽放,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春天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循环和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美好。
诗词测试:
毛滂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什么?
a) 寒冷
b) 希望与美丽
c) 哀伤
d) 逝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但《春词》更多地关注春天的温暖与生机,而《登鹳雀楼》则强调视野的开阔与壮丽的景色,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