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1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17:59
春晴出游
作者:陆游 〔宋代〕
芳树参差叶已成,
园林随处听莺声。
游人正乐还兴叹,
造物无心却有情。
糁径落红犹可藉,
涨溪分绿已堪耕。
兰亭禹庙年年好,
剩伴乡邻醉太平。
春天的阳光明媚,树木的叶子已经长成了,园林里到处可以听到黄莺的歌声。游人们在这里欢快游玩,却又感叹造物的无情。落花洒落的道路尚可依靠,溪水涨起的绿色田野已经适合耕作。兰亭和禹庙每年都很美好,仍然和乡邻们一起在这里畅饮享乐,生活在太平的日子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但屡遭挫折,充满了悲愤和无奈。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又有细腻柔和,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陆游以游玩时的心情为主题,表达了对春景的赞美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太平景象,也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春晴出游》是一首描绘春日游玩的诗,诗人在阳光明媚的春日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开头两句“芳树参差叶已成,园林随处听莺声”如画般勾勒出春日的美景,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与欢乐。游人在欢快中又忍不住感叹人生的无常,表现出一种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造物无心却有情”一句,充满了哲思,诗人感慨自然界虽然无意识地运作,却在每个细节中流露出情感。接下来的“糁径落红犹可藉,涨溪分绿已堪耕”描绘了自然的丰饶和人们的耕作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两句“兰亭禹庙年年好,剩伴乡邻醉太平”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兰亭与禹庙的意象交织,既表现了文人雅集的风雅,又隐含着对平安生活的追求和对乡邻的眷恋。整首诗在欢快之余,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事的深思,形成了一个富有层次感的艺术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春日游玩的享受,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它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愉悦与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芳树”主要指什么?
a) 香气扑鼻的树木
b) 果树
c) 灌木丛
“造物无心却有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无情
b) 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c) 对生活的厌倦
诗中提到的“兰亭”是指什么?
a) 一处风景名胜
b) 王羲之聚会的地方
c) 一个历史遗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陆游及其作品的文化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