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出塞行》

时间: 2025-04-27 18:02:46

诗句

将军救朔边,都护上祁连。

六郡飞传檄,三河聚控弦。

连营当太白,吹角动胡天。

何日匈奴灭,中原得晏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2:46

原文展示:

出塞行 将军救朔边,都护上祁连。 六郡飞传檄,三河聚控弦。 连营当太白,吹角动胡天。 何日匈奴灭,中原得晏然。

白话文翻译:

将军出征保卫北方的边疆,都护登上祁连山。 六郡之间迅速传递军令,三河流域的士兵集结准备战斗。 军营连绵面对着太白星,号角声响彻胡人的天空。 何时才能消灭匈奴,中原地区才能安宁。

注释:

  • 朔边:北方的边疆。
  • 祁连:祁连山,位于今甘肃省。
  • 六郡:指汉代边疆的六个郡。
  • 传檄:传递军令。
  • 三河:指黄河、淮河、洛河,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 控弦:准备战斗。
  • 太白:星名,即金星,古代认为是战争的象征。
  • 吹角:吹响号角。
  • 胡天:胡人的天空,指匈奴地区。
  • 晏然: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严羽,宋代诗人,字仪卿,号沧浪逋客,福建邵武人。他的诗作多表现边塞生活和战争主题,风格雄浑豪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将军出征边疆的壮丽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宁的深切期望。在宋代,边疆时常受到外族侵扰,因此边塞诗成为当时文学的重要题材。

诗歌鉴赏: 这首《出塞行》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将军出征边疆的壮丽场景,通过“六郡飞传檄,三河聚控弦”等句,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士兵的英勇。诗中的“何日匈奴灭,中原得晏然”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深切渴望。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边塞诗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将军救朔边,都护上祁连。” —— 描绘将军出征保卫边疆的场景,都护登上祁连山,显示了边疆的重要性和将军的英勇。
  2. “六郡飞传檄,三河聚控弦。” —— 通过传递军令和士兵集结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3. “连营当太白,吹角动胡天。” —— 军营连绵,号角声响彻胡人的天空,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规模和氛围。
  4. “何日匈奴灭,中原得晏然。” ——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希望匈奴被消灭,中原地区得以安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六郡飞传檄,三河聚控弦”中的“六郡”与“三河”,“飞传檄”与“聚控弦”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连营当太白”中的“太白”比喻战争的象征,增强了诗句的意象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通过描绘边塞战争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祁连山、六郡、三河、太白星、胡天。
  • 祁连山:象征边疆的险峻和重要性。
  • 六郡、三河:象征中原地区的广阔和士兵的集结。
  • 太白星:象征战争的预兆。
  • 胡天:象征匈奴地区和战争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祁连”指的是什么? A. 山名 B. 河名 C. 地名 D. 人名
  2. “六郡飞传檄”中的“檄”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军令 C. 文书 D. 旗帜
  3. 诗中的“太白”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繁荣 D. 灾难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战争场景,但更注重表达士兵的思乡之情。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严羽的《出塞行》在风格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严羽诗集》
  • 《中国古代边塞诗研究》

相关查询

无题 作雪遇大风遂晴 泊舟 禽言 东偏小室去日最远每逃暑之地戏作五字 访客不遇 书适 夜意 六七月之交山中凉甚 昔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心散 首字旁的字 包含固的词语有哪些 齒字旁的字 生裙 止字旁的字 纵理入口 包含舵的词语有哪些 缓歌缦舞 八屯 俯首就缚 荒无人烟 石字旁的字 主观世界 西字头的字 一包在内 包含哧的词语有哪些 翘首企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