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1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13:21
原文展示:
荡荡大楚。跨土万里。北据方城。南接交趾。西抚巴汉。东被海涘。五侯九伯。是疆是理。矫矫庄王。渊渟岳峙。冕旒垂精。充纩塞耳。韬光戢曜。潜默恭己。内委樊姬。外任孙子。猗猗樊姬。体道履信。既绌虞丘。九女是进。杜绝邪佞。广启令胤。割欢抑宠。居之不吝。不吝实难。可谓知几。化自近始。着于闺闱。光佐霸业。迈德扬威。羣后列辟。式瞻洪规。譬彼江海。百川咸归。万邦作歌。身没名飞。
白话文翻译:
广阔的大楚国,疆域横跨万里。北至方城,南达交趾,西至巴汉,东临海岸。五侯九伯,治理着这片土地。庄王威严,如深渊静水,如高山屹立。头戴冕旒,耳塞充纩,隐藏光芒,沉默自持。内政委于樊姬,外交任于孙子。樊姬贤淑,遵循道德,诚信行事。她废黜虞丘,进用九女,杜绝奸佞,广开贤路。舍弃私爱,抑制宠幸,不吝惜个人利益,实在难得,可谓明智。教化从近处开始,显现在闺门之内。她辅佐霸业,弘扬德行,威震四方。诸侯国君,都仰望她的宏规。如同江海,百川归附。万国歌颂,身虽逝,名永存。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西晋文学家、政治家,出身于名门望族,其父石苞为西晋开国功臣。石崇以文学才华著称,尤擅长写赋,其作品多描绘宫廷生活和贵族风尚,风格华丽。《楚妃叹》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楚国历史和楚妃樊姬的赞美,展现了楚国的强盛和樊姬的贤德。
创作背景: 《楚妃叹》创作于西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石崇通过赞美楚国的强盛和楚妃樊姬的贤德,寄托了对国家安定和贤德统治的向往。诗歌通过对楚国疆域的广阔和楚妃樊姬的贤德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理想国家的憧憬。
诗歌鉴赏:
《楚妃叹》是一首赞美楚国强盛和楚妃樊姬贤德的诗歌。诗中,石崇以宏大的笔触描绘了楚国的辽阔疆域,从北至南,从西至东,展现了楚国的强大和威严。接着,诗人转向楚妃樊姬,赞美她的贤德和智慧,她废黜不称职的官员,进用贤能,杜绝奸佞,广开贤路,舍弃私爱,抑制宠幸,不吝惜个人利益,实在难得,可谓明智。樊姬的贤德不仅在内政上有所体现,更在辅佐霸业,弘扬德行,威震四方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诗歌最后,诗人以江海百川归附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楚国的强大和诸侯的归顺,以及楚妃樊姬的贤德对国家的积极影响。整首诗语言华丽,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展现了作者对理想国家的向往和对贤德统治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荡荡大楚。跨土万里。北据方城。南接交趾。西抚巴汉。东被海涘。
五侯九伯。是疆是理。矫矫庄王。渊渟岳峙。冕旒垂精。充纩塞耳。
韬光戢曜。潜默恭己。内委樊姬。外任孙子。
猗猗樊姬。体道履信。既绌虞丘。九女是进。杜绝邪佞。广启令胤。
割欢抑宠。居之不吝。不吝实难。可谓知几。化自近始。着于闺闱。
光佐霸业。迈德扬威。羣后列辟。式瞻洪规。譬彼江海。百川咸归。
万邦作歌。身没名飞。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楚妃叹》的中心思想是对楚国强盛和楚妃樊姬贤德的赞美。诗歌通过对楚国疆域的广阔和楚妃樊姬的贤德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理想国家的向往和对贤德统治的赞美。樊姬的贤德不仅在内政上有所体现,更在辅佐霸业,弘扬德行,威震四方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整首诗语言华丽,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展现了作者对理想国家的向往和对贤德统治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楚妃叹》的作者是: A. 石崇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诗中提到的“樊姬”是指: A. 楚庄王的王后 B. 楚庄王的女儿 C. 楚庄王的妹妹 D. 楚庄王的妃子
诗中“北据方城,南接交趾”描述的是: A. 楚国的疆域 B. 楚国的都城 C. 楚国的军事要塞 D. 楚国的商业中心
诗中“矫矫庄王,渊渟岳峙”形容的是: A. 楚庄王的威严 B. 楚庄王的智慧 C. 楚庄王的仁慈 D. 楚庄王的勇猛
诗中“譬彼江海,百川咸归”比喻的是: A. 楚国的强大 B. 楚国的富饶 C. 楚国的文化 D. 楚国的军事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