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5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57:39
原文展示: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行行日已远。乃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未易。默默以茍生。茍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英。朝华不足欢。甘为秋草幷。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白话文翻译:
我本是汉家的女儿,即将前往单于的宫廷。告别的话还未说完,前行的队伍已经举起了旗帜。仆人和车夫泪流满面,驾车的马儿发出悲鸣。内心的哀伤和忧郁让我五脏俱伤,泪水沾湿了红色的缨带。一路行走,日子越来越远,终于到达了匈奴的城池。他们邀请我进入他们的帐篷,赐予我阏氏的称号。但与异族人相处并不安稳,即使地位高贵也不感到荣耀。父子受到侮辱,面对这些我感到羞愧和震惊。牺牲自己并不容易,只能默默地苟且偷生。苟且偷生又有什么意义呢?积压的思绪和愤怒充满了心间。希望借助飞鸿的翅膀,抛弃这一切远走高飞。但飞鸿并不理会我,我只能孤独地站立,感到迷茫。曾经我是匣中的美玉,如今却成了粪土中的英华。早晨的花朵不再带来欢乐,我宁愿与秋草一同凋零。传话给后世的人,远嫁他乡是多么难以承受的情感。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崇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以其豪放的诗风和丰富的创作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涉及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不幸。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汉家女子被迫远嫁匈奴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汉匈关系紧张和女性命运的无奈。诗中通过女子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异族生活的抗拒。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深刻描绘了一个汉家女子被迫远嫁匈奴的悲惨遭遇。诗中,女子对故乡的思念、对异族生活的抗拒以及内心的痛苦和无奈,都被细腻地表达出来。石崇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等,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石崇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同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乃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未易。默默以茍生。
茍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英。
朝华不足欢。甘为秋草幷。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一个汉家女子被迫远嫁匈奴的悲惨遭遇,以及她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异族生活的抗拒。通过女子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自由和尊严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女性命运的无奈。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仆御涕流离”表达了什么情感?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英。”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诗中女子希望借助什么远走高飞?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