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禽言》

时间: 2025-04-28 15:47:42

诗句

堂前捉绩子,力作忘朝餐。

鹅黄雪白相照耀,插茅作簇高如山。

蠢女采桑至煮茧,何暇膏沐梳髻鬟。

缫成蜀锦与楚縠,舞姝缠头不论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47:42

原文展示:

堂前捉绩子,力作忘朝餐。
鹅黄雪白相照耀,插茅作簇高如山。
蠢女采桑至煮茧,何暇膏沐梳髻鬟。
缫成蜀锦与楚縠,舞姝缠头不论束。

白话文翻译:

在堂前捉拿蚕茧时,辛勤劳作忘却了早饭。
鹅黄与雪白的颜色交相辉映,插上茅草的簇高得如山。
愚蠢的女子采摘桑叶到煮茧,哪里还有时间洗漱梳头发呢?
缫制成蜀锦与楚绡,跳舞的美人头上缠绕的丝带不论束缚。

注释:

  • 绩子:即蚕茧,指蚕吐的丝。
  • 鹅黄雪白:形容蚕的颜色,鹅黄表示嫩蚕,雪白则是指成虫的颜色。
  • :指用水将蚕茧的丝抽出来。
  • 蜀锦与楚縠:蜀锦是四川地区的丝绸,楚绡是指楚地的轻薄丝绸。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描写蚕桑的劳作,反映了宋代农村妇女的辛劳与生活状态。蚕桑业是古代重要的经济活动,显示出劳动的艰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生于士族家庭。其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作品多以抒情、志向与家国情怀为主,风格豪放。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农村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劳动者的深切理解,同时也传达出对女性劳动价值的认同。

诗歌鉴赏:

《禽言》是一首描写农村妇女辛勤劳动的诗作。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蚕桑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出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在开头,诗人用“捉绩子”引出蚕茧的采摘,强调了劳动的艰苦与忘我。接着通过“鹅黄雪白”的色彩对比,传达出劳动成果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女子忙碌而无暇顾及个人仪容的情景,表现了女性在家庭与劳动中的奉献精神。最终,诗歌以缫制丝绸的华美意象结束,象征着劳动的价值和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蕴含着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质朴而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堂前捉绩子,力作忘朝餐”:开篇写出采摘蚕茧的场景,表现出农家妇女的辛勤与执着。
    • “鹅黄雪白相照耀,插茅作簇高如山”:色彩的对比与茅草的描绘,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感。
    • “蠢女采桑至煮茧,何暇膏沐梳髻鬟”:通过“蠢女”的称谓,表现出女性忙碌的状态,突显劳动与个人形象的矛盾。
    • “缫成蜀锦与楚縠,舞姝缠头不论束”:最后用缫制的华丽物品与舞姝的形象,提升了劳动的价值与美感。
  • 修辞手法

    • 对比:鹅黄与雪白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将“女”形象化,展现出她们的辛勤与无奈。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农村妇女劳动的描绘,传达了对劳动的尊重与美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对女性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 绩子:象征着劳动与收获。
  • 鹅黄雪白:传达了自然之美与劳动成果的喜悦。
  • 蜀锦与楚縠:象征着劳动的高贵与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绩子”指的是什么?

    • A. 蚕茧
    • B. 蚕虫
    • C. 织物
  2. 诗中描述的“鹅黄雪白”指的是什么?

    • A. 颜色对比
    • B. 人的肤色
    • C. 田野的颜色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劳动的艰辛
    • B. 美的追求
    • C. 对女性的赞美

答案

  1. A
  2. A
  3. A, B, C(均可为主题的一部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描写战争后的农村生活与人民的苦难。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反映劳动与生命的关系。

诗词对比

  • 陆游与白居易的诗歌都关注劳动者的生活,但陆游更多描绘女性的劳动,而白居易则关注整体社会状况与人情冷暖。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相关查询

公择客于玉山簿尉之馆忽有挽为宜黄之行者公 赣县道中有怀晦庵用江东日暮云为韵作五诗寄 赣县道中有怀晦庵用江东日暮云为韵作五诗寄 赣县道中有怀晦庵用江东日暮云为韵作五诗寄 赣丞曾幼度相邀过明叔买江天阁幼度有诗明叔 感怀五首 感怀五首 感怀五首 感怀五首 感怀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骨字旁的字 入乡随俗 逝止 隐恶扬美 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鹿鹿 韋字旁的字 库积 虫字旁的字 拆东墙补西墙 三开头的成语 一丁点儿 选职 容当后议 齐字旁的字 豆字旁的字 蔚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