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3:51
埋没高才筑钓间,
风云未会要鲵桓。
南康郡下参军耳,
付与红尘白眼看。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埋没人才的感慨。他在钓鱼的地方筑起高才之志,却因风云未至而无缘得到鲵桓。南康郡的参军职务只不过是个耳旁风,最终只能被红尘的世俗目光所忽视。
“埋没高才”是对古代许多人才未能施展抱负的感慨,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冷遇。鲵桓象征着难得的机遇,古代常用以比喻志向未能实现的遗憾。南康郡的提及,和“参军”一词的使用,显示出作者在世俗官位上的无奈与失落。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魁丘,号山谷居士,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在诗歌创作上,黄庭坚追求自然、真挚的情感,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此诗创作于黄庭坚早年的岁月,正值社会动荡与人才流失的时期,诗人感受到自己才华被埋没的无奈,借用钓鱼的意象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黄庭坚的这首诗以“埋没高才”开篇,便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流露出强烈的惋惜与无奈。诗中“筑钓间”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然而“风云未会”则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这种对比使得情感更为深刻。接下来的“南康郡下参军耳”更是直接揭示了个人的职业身份与其理想之间的矛盾,诗人自觉身处于世俗的红尘中,面临着被忽视的命运,产生出对社会的无奈与反思。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简洁的意象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展现出黄庭坚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的批判。作者用“红尘白眼”总结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感受,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既有对自身价值的自省,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诗歌中蕴含的孤独与理想的矛盾,使得整首作品充满了哲理性与艺术性。
整首诗围绕“埋没高才”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流露出对社会的不满与人生的思考,体现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精神追求。
这些意象不仅富有文化内涵,也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中“埋没高才”意指什么?
A. 有才华的人被重视
B. 有才华的人被忽视
C. 无才华的人被重视
D. 无才华的人被忽视
“红尘白眼”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世俗的热爱
B. 对世俗的轻视
C. 对理想的追求
D. 对人生的无奈
“鲵桓”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朋友
B. 机遇
C. 家乡
D. 财富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