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3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34:47
家世相传逢掖衣,如今结果亦随时。
二三子遂舍瑟作,七十翁方扶杖嬉。
野老忧晴妨宝穑,社人怕雨湿灵旗。
遥知铃阁无歌管,一点青灯照董帷。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家族的传承与时光的流逝。过去的家世相传,衣服依旧如故,而如今的结果却随时间而变。二三位年轻人已放下乐器,七十岁的老人却在拐杖的帮助下悠然自得。乡里的老者担忧晴天会影响到宝贵的农作物,社坛的人则害怕下雨会弄湿祭祀的旗帜。遥远的铃阁里没有歌声传来,只有一盏青灯照亮了书帷。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翚,号听雨,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即事三首》是刘克庄在闲暇时写的,表现了他对人生、家庭与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在当时的背景下,社会动荡不安,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关,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家庭传承、乡村生活、老人与年轻人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开篇提到“家世相传”,暗示了文化与传统的延续,而“如今结果亦随时”则突出了时代变化的无情。接着,通过“二三子”和“七十翁”的对比,展现出年轻人的无奈与老人的从容,似乎在强调不同年龄段对生活的不同态度。接下来,乡村老人的忧虑和社人对雨的恐惧,反映了农民对自然因素的深切关切,表现了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结尾处提到“铃阁无歌管”,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宁静,似乎在追忆那些美好的时光,却又感受到时代的无情。整首诗情感真切,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庭与传统的珍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反映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深刻联系,展现了对人生的哲理反思。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二三子”指的是:
A. 老人
B. 年轻人
C. 农民
D. 祭祀者
填空题:诗中提到“遥知铃阁无歌管”,这句话表达了__。
判断题:诗中“野老忧晴妨宝穑”表达了对天气的无所谓态度。(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