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8:22
洞庭翠峰
作者: 释元肇〔宋代〕
峰点浮螺翠,遥波界玉田。
云中听鸡犬,路入趁渔船。
浓淡霜天晓,青黄橘户烟。
寺因明觉住,清响有人传。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翠绿的山峰宛如浮动的螺旋,远处的波浪与田野相接。云间传来鸡犬的叫声,山路通向渔船。晨曦中霜色浓淡交错,青黄的橘子树在烟雾中显得朦胧。寺庙因明觉而安住,清脆的声音从中传出,仿佛有人在传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释元肇是宋代的一位高僧,其诗作多反映自然风光与佛教哲理。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以自然为背景,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创作背景:
《洞庭翠峰》创作于元肇在洞庭湖一带隐居时,周围的自然景色与宁静的生活让他产生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洞庭翠峰》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与人文思考的诗作。诗中描绘的洞庭湖景色如画,山峰、波浪、鸡犬的叫声,都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的开头“峰点浮螺翠”,以形象的比喻勾勒出山峰的青翠,令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接着“遥波界玉田”,将湖水与田野的交融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云中听鸡犬,路入趁渔船”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田园气息,渔船的出现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仿佛能听到渔夫的歌唱,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最后两句“寺因明觉住,清响有人传”则引入了佛教的哲理,揭示了人们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觉悟。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而且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表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情感基调。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安宁,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峰点浮螺翠”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湖面
B) 山峰
C) 渔船
D) 橘子树
“遥波界玉田”中的“玉田”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田野
B) 玉石
C) 渔船
D) 山峰
诗中提到的“清响有人传”意味着什么?
A) 鸟叫
B) 钟声
C) 僧人在传教
D) 渔船的声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