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燕邸洋川公养浩堂画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6 02:12:24

诗句

拥膝度残腊,攀条惊早春。

陈郎浮竹叶,著我北归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2:24

原文展示:

题燕邸洋川公养浩堂画二首 其二
拥膝度残腊,攀条惊早春。
陈郎浮竹叶,著我北归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冬末春初时节的感受。诗人抱膝而坐,感叹残冬即将过去,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看到陈郎画的竹叶,仿佛看到了北归的旅人。

注释:

  • 拥膝:抱着膝盖,形容思考或沉思的姿态。
  • 度残腊:这里的“腊”指的是腊月,残腊则是指腊月的最后时光。
  • 攀条:攀爬树枝,通常指春天树木发芽的情景。
  • 惊早春:早春来临,万物复苏,令人惊喜。
  • 陈郎:指的是画家陈某,古代常用“郎”字称呼年轻男子。
  • 浮竹叶:画中的竹叶轻盈飘浮,给人以清新之感。
  • 北归人:指北归的旅人,象征着归乡的人。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与人情,常用细腻的笔触探讨人生哲理。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归乡情怀的思考。身处燕邸,诗人借春景抒发对故乡及游子归来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归乡旅人的思念。开头两句“拥膝度残腊,攀条惊早春”,诗人以“拥膝”表现出一种静谧而深思的状态,正是这份沉静让他更加敏感于冬去春来的变化。对春天的惊叹不仅是对季节更替的感慨,更是对生机盎然的渴望。接下来的“陈郎浮竹叶”,则将画作与生活紧密结合,体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最后一句“著我北归人”,传达了归乡的情感,仿佛春天的到来也意味着离别已久的游子将归来,给人以温暖与希望。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象引发了对人生、归属和时间流逝的深思,展现了黄庭坚细腻的观察力与深刻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拥膝度残腊:诗人坐着,抱膝,感受着冬天的最后余温,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思索。
    • 攀条惊早春:春天的气息让人惊喜,暗示生机的恢复与希望的来临。
    • 陈郎浮竹叶:提到画作,表示艺术对生活的影响,竹叶象征着清新与生机。
    • 著我北归人:思念北归的游子,暗含归乡的情感和人们对团圆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浮竹叶”比喻轻盈的春天,表现出春的气息。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春天的到来与游子归乡的情感展开,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残腊:象征冬天的结束,带有一丝凄凉。
  • 早春:象征着希望与新生,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 竹叶:常代表高洁、坚韧,寓意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拥膝”在诗中表达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紧张
    B. 沉思
    C. 兴奋
    答案:B

  2. “北归人”指的是什么? A. 旅行者
    B. 回乡的人
    C. 画家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浮竹叶”象征了什么? A. 凋零
    B. 生机
    C. 寂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春望》
  •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旅途的紧迫感,与黄庭坚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西湖八首 其八 西湖杂咏六首 其二 西湖十景竹枝词 其四 孤山梅月 西湖十景竹枝词 其十 鹫岭观曦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 其五 西湖十咏 其三 断桥残雪 西湖春游曲 其九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其十三 西湖十咏 其五 平湖秋月 西湖竹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闻风而动 止字旁的字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大音稀声 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身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三框儿的字 迁延观望 五谷丰登 王后卢前 飘突 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走之旁的字 趋结尾的成语 惄惄 耸肩缩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