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承示中秋不见月及悯雨连作恐妨秋成奉次元韵》

时间: 2025-05-07 08:53:27

诗句

秀稻秋风喜太平,独疑连雨未全晴。

银蟾似亦无聊赖,默度寒宵嬾吐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3:27

原文展示

承示中秋不见月及悯雨连作恐妨秋成奉次元韵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秀稻秋风喜太平,
独疑连雨未全晴。
银蟾似亦无聊赖,
默度寒宵嬾吐明。

白话文翻译

在丰收的秋天,稻谷在秋风中摇曳,令人欢喜,
但我独自怀疑连绵的雨水还未完全停歇。
天上的明月似乎也对此无心,
默默度过寒冷的夜晚,不愿吐露光明。

注释

  • 秀稻:指丰收的稻谷。
  • 秋风:秋天的风,象征着丰收的季节。
  • 独疑:独自怀疑,表现诗人的思考与多愁善感。
  • 银蟾:指月亮,因其形状像蟾蜍,古人称月亮为“银蟾”。
  • 默度:默默度过,表示安静而无声地经过。
  • 寒宵:寒冷的夜晚。

典故解析

  • 银蟾:古代文人常用“蟾蜍”来比喻月亮,取其皎洁与孤寂的意象。
  •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赏月节日,象征团圆与丰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工于诗词,尤以豪放派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对自然与人事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中秋季节,正值秋收时节,诗人因天气阴雨而未能赏月,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的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中秋时节未能见到明月的失落感。开篇通过“秀稻秋风喜太平”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丰收与宁静,给人一种喜悦的感觉。然而,随即转入“独疑连雨未全晴”,诗人开始流露出对天气的忧虑,似乎在暗示连绵的雨水让人无法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时光。接着,以“银蟾似亦无聊赖”的比喻,诗人将月亮拟人化,描绘出它的孤寂与无奈,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惆怅。最后一句“默度寒宵嬾吐明”,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夜晚的寒冷与孤寂,使得月亮也变得无精打采,令人感到惋惜。

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个秋雨连绵、月亮失色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致的渴望与对天气变幻的无奈,充满了深深的思索与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秀稻秋风喜太平”:秋风中,丰收的稻谷在摇曳,给人带来喜悦,象征着安宁的秋天。
  • “独疑连雨未全晴”:诗人心中对连绵雨水的忧虑,暗示天气的变化可能影响秋收。
  • “银蟾似亦无聊赖”:将明月比作无聊的蟾蜍,表现出月亮的寂寞与无奈。
  • “默度寒宵嬾吐明”:寒冷的夜晚,月亮似乎懒于展现光明,象征着诗人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月比作“银蟾”,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月亮情感,使其显得更具人性化。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和意象上都保持了一定的对仗和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秋天丰收的喜悦与对阴雨天气的无奈,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丰收与宁静。
  • 银蟾:象征明月,代表团圆与希望。
  • 寒宵:象征孤独与惆怅。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季节的特征,也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秀稻秋风喜太平”反映了怎样的季节特征?

    • A. 春天的生机
    • B. 夏天的热烈
    • C. 秋天的丰收
    • D. 冬天的寒冷
  2. “银蟾”在这首诗中指代什么?

    • A. 太阳
    • B. 明月
    • C. 星星
    • D. 云彩
  3. 诗人对天气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欢喜
    • B. 失落
    • C. 无所谓
    • D. 愤怒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现了对月亮的思念和孤独,但其情感更显直接与激烈。而黄庭坚的这首诗则在细腻的描写中夹杂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文选集》

相关查询

新岁赠梦得 喜陈兄至 吾土 题旧写真图 斋戒满夜,戏招梦得 对镜 哭崔二十四常侍 梦苏州水阁,寄冯侍御 永崇里观居 和答诗十首。和思归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烈的词语有哪些 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夕字旁的字 满目疮痍 文采风流 餵糽 矩矱绳尺 耒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托疾 色拉 遗传型 倍称之息 甘字旁的字 包含普的词语有哪些 势合形离 食字旁的字 活结尾的成语 隻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