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1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13:44
题海陵开元寺栖云庵
作者: 贺铸 〔宋代〕
道人犹浮云,发彼王屋岑。
朝见肤寸合,暮为四海霖。
造物一戏耳,浮云本无心。
永谢应龙召,深栖双树林。
苍生热恼地,千载仰慈阴。
皎月示弦晦,清风何古今。
谁举甘露颂,轰然海潮音。
支离病居士,和以无弦琴。
道人就像浮云,飘浮在王屋山的顶峰。
清晨我见他与肤色相合,傍晚却成了四海的雨。
造物主不过是一场戏,浮云本无心情。
我永远感激应龙的召唤,深藏在双树的林中。
苍生在热恼的土地上,千年仰望着慈悲的庇荫。
明月在夜空中显示出弦月的阴影,清风是何时的古今?
谁来高歌甘露的颂歌,轰然如海潮的音响。
我这病弱的居士,和着无弦琴的音符。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秋实,宋代词人,工于诗歌,兼擅词作,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海陵开元寺的栖云庵,反映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认同,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
贺铸的《题海陵开元寺栖云庵》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诗中融入了道教的元素,涵盖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开篇以“道人犹浮云”引入,暗示道人与浮云之间的自由与无羁。接着,诗人通过“朝见肤寸合,暮为四海霖”的描写,展现出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出诗人对宇宙变化的敏感与思考。
诗中“造物一戏耳,浮云本无心”的句子,突出了造物主的随意与自然的无心,仿佛在告诫人们,万物皆为一场戏,需得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后面的句子“苍生热恼地,千载仰慈阴”则深刻揭示了人世间的苦难与对庇护的渴望,表现出诗人的同情心。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既有苍穹的壮阔,也有细腻的内心体验,结尾以“支离病居士,和以无弦琴”收束,传达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通过无弦琴,表现出对世俗争斗的超脱,体现出一种“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庇护的向往,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强调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诗词测试:
诗中“道人犹浮云”意指:
A. 道士像浮云一样自由
B. 道士很懒散
C. 道士在飘荡
D. 道士无所事事
“千载仰慈阴”中的“慈阴”指的是:
A. 太阳
B. 道士
C. 神明的庇护
D. 大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