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寻西明寺僧不在》

时间: 2025-08-09 12:09:17

诗句

春来日日到西林,飞锡经行不可寻。

莲池旧是无波水,莫逐狂风起浪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12:09:17

原文展示:

寻西明寺僧不在
春来日日到西林,
飞锡经行不可寻。
莲池旧是无波水,
莫逐狂风起浪心。

白话文翻译:

春天一天天来到了西林,
然而那位和尚却不在,我再也找不到他。
莲池原本是平静如镜的水面,
不要让狂风引起内心的波动。

注释:

  • 春来日日:春天到了,每天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 西林:指的是西明寺所在的地方,通常是风景优美、宁静的地方。
  • 飞锡:指和尚手中的锡杖,象征着和尚的法器。
  • 莲池:池塘中种有莲花的水面,象征宁静和纯洁。
  • 狂风:指内心的纷乱和不安。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西明寺”是一个著名的寺庙,通常与佛教文化和修行相关。整个诗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表现出对和尚不在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稹(779-831),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他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同时以其诗歌成就闻名。元稹的作品多描写人情世态,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稹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之时,反映了他对修道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透过对西明寺和尚缺席的叹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开头的“春来日日到西林”描绘出春天的温暖与生机,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和尚的思念与失落感。“飞锡经行不可寻”,不仅表明和尚的缺席,也暗示了世事的变幻无常,人生的无奈。最后两句以“莲池无波水”作结,象征着内心的宁静,然而“莫逐狂风起浪心”则警示人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不要被外界的风浪所动摇。这种对比手法使得全诗情感更加深邃,展现了诗人对心灵安宁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春天的到来,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
    • 第二联表达对和尚的思念,暗含对世俗纷争的避让。
    • 第三联通过“莲池”意象,暗示内心的宁静。
    • 第四联则告诫自己应当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被外界影响。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春来日日”与“飞锡经行”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莲池的意象象征宁静,狂风则代表外界的纷扰。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的淡泊。通过对和尚的追寻,表达了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西林:代表了宁静与修行的理想场所。
  • 莲池:象征内心的纯净与安宁。
  • 狂风:象征外在的纷扰与内心的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明寺”是指什么?

    • A. 一座山
    • B. 一座寺庙
    • C. 一条河流
  2. “莲池旧是无波水”中,“无波水”象征着什么?

    • A. 内心的宁静
    • B. 外界的纷扰
    • C. 人生的无常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元稹与白居易的诗歌都表现出对人情世态的关注,但元稹更多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宁静,而白居易则关注社会的现实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送王侍御赴江西兼寄李袁州 送巴州杨使君 送蓚县刘主簿楚 张山人草堂会王方士 送南少府归寿春 祭岳回重赠孟都督 送监军李判官 寄武陵李少府 赠别韦兵曹归池州 寻胡处士不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克字旁的字 鲸潮 年年岁岁 追结尾的成语 王字旁的字 挤眉弄眼 京关 萧墙之衅 滔滔不断 四字头的字 走丸逆坂 豸字旁的字 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秉公办事 提土旁的字 两头大 比比划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