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2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20:15
作者:可旻 〔宋代〕
逢渠。为厌娑婆求净土。驰情送想存朝暮。谁信不劳移一步。西方去。楼台隐隐云深处。珠纲为光华作雨。金沙布地无尘土。怎不教人思去路。心专注。坐观落日如悬鼓。
在这条河边相遇,厌倦了世间的纷扰,渴望能够到达净土。我每天都怀着情感的寄托,想念着那片理想的境地。谁会相信不付出一步的努力就能到达呢?西方的彼岸,那隐隐约约的楼台在云雾深处。珠光闪烁,如同雨点般洒落,黄金铺就的大地上没有一丝尘土。怎能不令人思考前往的道路呢?我心无旁骛,静静地坐着,观看夕阳如同悬挂的鼓。
可旻,南宋时期的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世赞誉。作品常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表现出对理想世界的渴望。
本诗作于宋代社会动荡、人民生活艰苦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净土的向往,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诗中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渔家傲》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词作,诗人以河边的相遇为引子,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厌倦。诗中多次提到“净土”,这是佛教中理想的境地,象征着人们向往的美好、宁静的生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楼台隐隐云深处”、“珠纲为光华作雨”等,传达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超脱尘世的美好与宁静。
同时,诗中“心专注”、“坐观落日如悬鼓”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理想境地的向往与追求。他宁愿静坐观望,等待理想的实现,而不是盲目追逐。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在尘世中的迷茫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与宁静的渴望。
诗中所指的“净土”是指什么?
A. 世俗生活
B. 理想的境地
C. 现实中的家园
答案:B
诗人对待理想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A. 盲目追求
B. 安静等待
C. 感到无奈
答案:B
诗中提到的“落日如悬鼓”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