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4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49:56
击碎珊瑚树。为留春怕春欲去,驶如风雨。春不留兮君休问,付与流莺自语。但莫赋绿波南浦。世上功名花梢露。政何如一笑翻金缕。系白日,莫教暮。苍头引马城西路。趁池亭荻芽尚短,梅心未苦。小雨欲晴晴不定,漠漠云飞轻絮。算行乐春来几度。鞭影不摇鞍小据。过横塘试把前山数。双白鹭,忽飞去。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感慨。作者用“击碎珊瑚树”开篇,暗示春天的美好易逝。尽管春天即将离去,诗人仍在风雨中追寻春的足迹。春天不再留恋,问君何必再追问,春天的去留交给流莺去诉说。诗人不愿再赋诗于绿水南岸,世间的功名如同花上的露水,转瞬即逝。相比名利,微笑似乎更为珍贵。作者希望白日不要让黄昏来临,苍头引马沿着城西的道路前行。趁着池塘边的荻芽尚短,梅花的心尚未苦涩。小雨欲晴却又不定,朦胧的云彩轻如絮飘飞。算起来,春天来过几次,鞭影不动,马鞍轻倚。走过横塘时,试着数数前面的山丘,忽然看到双白鹭飞走。
作者介绍:黄机,宋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季,诗人面对春天的流逝,心中不免生出感慨,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人生的思索和对功名的淡泊。
《乳燕飞》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易逝。诗歌开头用“击碎珊瑚树”来表现春天的脆弱、短暂,紧接着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惋惜。诗中“春不留兮君休问”,传达出一种对春天不必再执着追问的态度,似乎将春天的去留交给自然与流莺去诉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与顺应。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伤与思索。诗人不愿意再为名利而烦恼,反而更珍惜那一份内心的宁静与微笑,展现了对生活态度的认真思考。随后的描写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如“池亭荻芽尚短,梅心未苦”,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尽管小雨迷蒙、天气不定,诗人仍在享受春日的乐趣。
最后的“双白鹭,忽飞去”不仅暗示了春天的来去无常,也让整首诗回归到主题,对生命的流逝与自然的无奈。黄机以生动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将春天的别离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春天的留恋、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测试:
“击碎珊瑚树”中的“珊瑚树”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流莺”代表什么?
“双白鹭,忽飞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