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6:18
王侍讲原叔挽词三首
作者:梅尧臣
丹旐秋风急,清笳晓月寒。
明衣裛草露,素士挽桐棺。
行哭宾徒盛,观仪里巷殚。
空余旧编在,千载莫能刊。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悲伤的送别场景,秋风阵阵,红色的帷幔在风中飘动,清晨的寒月映照着送别的仪式。明亮的衣服沾满了草露,素雅的士人抬着桐木棺材。哭声在送客的人群中此起彼伏,送别的仪式在街巷里也达到了高潮。唯有那旧时的书籍仍然留存,可是千年之后再也无法刊印流传。
梅尧臣,字武子,号东山,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梅尧臣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和人情,常常通过细腻的细节展现情感。
此诗是为悼念王侍讲(王原叔)而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对逝者的哀悼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梅尧臣通过这一首诗,将个人的悲伤情绪与普遍的社会礼仪相结合,展现出深刻的思考。
这首挽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典型的送别场景和深沉的哀思。开首的“丹旐秋风急”一句,生动地描绘出秋风萧瑟、送别氛围急促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迫切而悲凉的情绪。接着通过“明衣裛草露”展示了送别者的哀伤,他们的衣服沾染了清晨的露水,象征着泪水的滴落和心中无尽的惆怅。
“素士挽桐棺”进一步增强了哀悼的气氛,素色的服装和桐木的棺材都在暗示着高尚与哀痛。在送别的行列中,哭声如潮水般涌动,显示了人们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悲痛。最后两句“空余旧编在,千载莫能刊”则带有哲理意味,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尽管旧书依然存在,但真正的情感和记忆却无法被重现。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自然景象到人事哀思,再到对生命的思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送别场景,体现了梅尧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深入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哀悼的情感,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对记忆的珍视,传达了一种深切的生命思考。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沉重的哀悼氛围,也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死亡的尊重与思考。
选择题:诗中“丹旐”指的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明衣裛草露”表达了__的情感。
判断题:诗中“千载莫能刊”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对/错)
这些作品同样探讨了生命、离别和对时间无常的感慨。
这种对比显示了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侧重点上的不同,反映了各自的创作风格与时代背景。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首诗,读者可以更好地领悟古代诗词的魅力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