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王侍讲原叔挽词三首》

时间: 2025-05-06 02:26:18

诗句

丹旐秋风急,清笳晓月寒。

明衣裛草露,素士挽桐棺。

行哭宾徒盛,观仪里巷殚。

空余旧编在,千载莫能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6:18

原文展示

王侍讲原叔挽词三首
作者:梅尧臣

丹旐秋风急,清笳晓月寒。
明衣裛草露,素士挽桐棺。
行哭宾徒盛,观仪里巷殚。
空余旧编在,千载莫能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悲伤的送别场景,秋风阵阵,红色的帷幔在风中飘动,清晨的寒月映照着送别的仪式。明亮的衣服沾满了草露,素雅的士人抬着桐木棺材。哭声在送客的人群中此起彼伏,送别的仪式在街巷里也达到了高潮。唯有那旧时的书籍仍然留存,可是千年之后再也无法刊印流传。


注释

  • 丹旐:红色的帷幔,古时常用于丧礼。
  • 清笳:清冷的笛声,这里指送别时的乐器声。
  • 明衣:指明亮的衣服,通常是丧服。
  • 裛草露:指衣服沾湿了草上的露水,表现出悲伤的情境。
  • 素士:指穿着素色服装的士人,象征哀悼。
  • 挽桐棺:抬着桐木做的棺材,桐木常用于做棺材,象征着高贵和哀悼。
  • 行哭:行列中的哭声,表现出送别的悲伤气氛。
  • 宾徒:来参加送别的人,宾客与随行者。
  • 观仪:送别的仪式或礼仪。
  • 里巷殚:街巷中的哀悼仪式达到极致,殚意为尽。
  • 空余旧编在:只有旧书籍仍然存在。
  • 千载莫能刊:即使经过千年,也无法再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武子,号东山,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梅尧臣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和人情,常常通过细腻的细节展现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为悼念王侍讲(王原叔)而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对逝者的哀悼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梅尧臣通过这一首诗,将个人的悲伤情绪与普遍的社会礼仪相结合,展现出深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挽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典型的送别场景和深沉的哀思。开首的“丹旐秋风急”一句,生动地描绘出秋风萧瑟、送别氛围急促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迫切而悲凉的情绪。接着通过“明衣裛草露”展示了送别者的哀伤,他们的衣服沾染了清晨的露水,象征着泪水的滴落和心中无尽的惆怅。

“素士挽桐棺”进一步增强了哀悼的气氛,素色的服装和桐木的棺材都在暗示着高尚与哀痛。在送别的行列中,哭声如潮水般涌动,显示了人们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悲痛。最后两句“空余旧编在,千载莫能刊”则带有哲理意味,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尽管旧书依然存在,但真正的情感和记忆却无法被重现。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自然景象到人事哀思,再到对生命的思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送别场景,体现了梅尧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丹旐秋风急:红色帷幔在秋风中急促地飘动,暗示送别的急切和悲伤。
  2. 清笳晓月寒:清晨的寒月和笛声交织,增添了送别的冷清气氛。
  3. 明衣裛草露:明亮的衣服沾满了草上的露水,象征着悲伤和泪水的痕迹。
  4. 素士挽桐棺:素色的士人抬着桐木棺材,突出了送别的庄重和哀痛。
  5. 行哭宾徒盛:哭声在送客的人群中此起彼伏,表现出送别的悲痛。
  6. 观仪里巷殚:送别的仪式在街巷里达到高潮,显示出哀悼的氛围。
  7. 空余旧编在:唯一剩下的只是旧书籍,体现出对时间的无奈感。
  8. 千载莫能刊:即使经过千年,也无法再版流传,象征着记忆的消逝。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了对仗,如“明衣裛草露,素士挽桐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秋风”、“寒月”、“草露”等意象,营造出冷清、悲伤的氛围。
  • 比喻:通过对比旧书和逝者的关系,表现生命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深入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哀悼的情感,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对记忆的珍视,传达了一种深切的生命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旐:象征哀悼和庄重。
  • 秋风:象征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清笳:代表送别时的悲伤和肃穆。
  • 明衣素士:象征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
  • 桐棺:象征着高贵与死亡的庄重。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沉重的哀悼氛围,也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死亡的尊重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丹旐”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帷幔
    • B. 蓝色丝带
    • C. 白色花朵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明衣裛草露”表达了__的情感。

  3. 判断题:诗中“千载莫能刊”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对/错)


答案

  1. A
  2. 哀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这些作品同样探讨了生命、离别和对时间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杜甫:梅尧臣的挽词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杜甫则常以国家大事和个人命运交织,表达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这种对比显示了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侧重点上的不同,反映了各自的创作风格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
  • 梅尧臣相关的研究论文和书籍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首诗,读者可以更好地领悟古代诗词的魅力和情感深度。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大江东去 次韵答彦衡 大江东去 和答卫生袭之 满江红 重九日,山居感兴 满江红 寿卫生行之 满江红 登河中鹳雀楼 满江红 梦庵张君信夫生朝 满江红·过汴梁故宫城 水调歌头·双龙隐扶辇 水调歌头 迎送神词,为刘润之赋 水调歌头 癸卯八月十七日,逆旅平阳,夜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人文主义 当立之年 都卢 田字旁的字 源泉万斛 齐天洪福 艸字旁的字 明码实价 几字旁的字 谬想天开 包含阖的词语有哪些 地网 父字头的字 伐功矜能 包含仔的词语有哪些 员鋭 单人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