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1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13:52
赤枣子
作者: 郑元昭 〔清代〕
风飒飒,雨潇潇。
翠被新寒怨夕遥。
小梦垂圆香篆悄,
秋声莫更下芭蕉。
风声呼啸,雨声潺潺。
新近的寒意让人怨恨这遥远的黄昏。
小小的梦依稀如香篆般轻柔,
秋天的声音不再在芭蕉下响起。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芭蕉”一词,可以引申出古代文人对秋意的描绘。芭蕉在古诗中常常用以表达孤寂、萧瑟的情感,契合诗中所传达的秋天的氛围。
作者介绍:郑元昭,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以写景抒情见长,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生活的感怀。
创作背景:这首《赤枣子》是在秋季时节写成,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孤独情怀。
《赤枣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气息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开篇以“风飒飒,雨潇潇”引入,自然的声音伴随着诗人的感情,带来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翠被新寒怨夕遥”描绘了秋天的寒意与黄昏的遥远,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人感受到新寒的侵袭,心中难免生出怨恨之情。
“小梦垂圆香篆悄”则通过梦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梦境的香气仿佛是对现实的逃避,而这份梦幻却又显得无比脆弱,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无奈。最后一句“秋声莫更下芭蕉”,则在自然的声音中传达出一种孤独与寂寞,仿佛在告别过去的美好,迎接新的季节。
整首诗运用细腻的意象和情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秋天的深切感受,传达出一种孤独、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风飒飒,雨潇潇”描述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小梦垂圆香篆悄”中“香篆”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芭蕉”主要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