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赤枣子 其二 游仙》

时间: 2025-07-27 03:10:49

诗句

风乍起,月温然。

莲花瓣落大如船。

乘之欲渡瑶池水,已到波心兴尽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3:10:49

原文展示:

风乍起,月温然。莲花瓣落大如船。乘之欲渡瑶池水,已到波心兴尽还。

白话文翻译:

风突然吹起,月光柔和恬静。莲花的花瓣落下,像船一样大。我想乘着它渡过瑶池的水,却已经到达波心,兴致又已消散。

注释:

字词注释:

  • 乍起:突然间,猛然。
  • 温然:温和而恬静的样子。
  • 莲花瓣:指莲花的花瓣,这里用来形容其大。
  • 乘之:乘坐它,这里的“之”指代“莲花瓣”。
  • 瑶池:传说中的仙境,通常指代美好的地方。
  • 波心:水波的中心,象征着事物的核心或中心。

典故解析:

  • 瑶池:源于古代神话,传说是西王母所居住的地方,是神仙聚集的圣地,象征着美好、超脱的境地。这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以比喻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永军,现代诗人,擅长以简练、清新的语言表现自然和人生哲理。他的作品常常蕴含深刻的情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当代,可能受到道教文化和古典仙侠文学的影响,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赤枣子 其二 游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理想境界的深刻感悟。开篇的“风乍起,月温然”,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清新悠然的感觉。接着,诗人描述了莲花瓣的落下,形象地比喻其大如船,暗示了自然之美的广阔和深邃。

“乘之欲渡瑶池水”一语,表达了诗人渴望乘着大自然的美好,去往理想的仙境。然而,最后一句“已到波心兴尽还”,则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失落,似乎理想的境界虽近在咫尺,却又难以实现。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非常精致,既有自然的美感,又充满了哲理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理想追求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乍起,月温然:突如其来的风,带来了月光的温柔,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 莲花瓣落大如船:莲花瓣的大小被夸张描述,象征着自然的浩瀚与美丽。
  • 乘之欲渡瑶池水:表达了乘坐莲花瓣渡过瑶池的幻想,体现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已到波心兴尽还:虽然到达了波心,然而内心的兴致却已消失,表现出一种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莲花瓣比作船,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赋予风与月以情感,营造出人文气息。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理想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变化与不确定性。
  • :代表着宁静与美好。
  • 莲花:象征纯洁、高尚的理想。
  • 瑶池:代表着理想的境界和追求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乍起”是什么意思?

    • A. 风突然吹起
    • B. 风轻轻吹
    • C. 风已经停止
    • D. 风一直在吹
  2. “瑶池”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境界
    • C. 过去的回忆
    • D. 自然之美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庐山谣》中,同样表现了对自然与理想的追求,但其语言更为豪放,情感更加奔放。冯永军的这首诗则更为细腻和内敛,反映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无奈。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2. 《现代诗歌解析》
  3. 《冯永军诗集》

相关查询

夜坐 渡混同江 庚申闰月从师还自颖上,对新月独酌十三首 庚申闰月从师还自颖上,对新月独酌十三首 失调名 滹南遗老集卷四十滹南诗话引萧闲词 水龙吟 自镇阳还兵府,赠离筵乞言者 滹南遗 石州慢 高丽使还日作 声声慢 凉陉寄内 江神子慢 赋瑞香 水龙吟 甲寅岁,从师南还,赠赵肃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挹兹注彼 节威反文 地方时 用字旁的字 沙门 士字旁的字 渭川千亩 歼一警百 包含齿的成语 化被万方 寸长片善 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丶字旁的字 疼热 作结尾的成语 女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士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