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0:33
赤枣子
风淅淅,雨织织。
难怪春愁细细添。
记不分明疑是梦,
梦来还隔一重帘。
春天的风轻轻吹着,细雨如织。
难怪我心中春愁不断增加。
我已记不清是否在做梦,
梦中又似隔着一层帘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春愁”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反映了春天的多情和忧伤。此诗没有明确的典故,但体现了文人对春天情感的细腻描绘。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95),字容若,满族,清代著名词人,因其词作细腻优美而广受推崇。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爱情的追忆,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和个人情感的交织期。诗人通过描绘春雨的情景,表达内心的愁苦和对过往的追忆,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赤枣子》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雨带来的愁绪。开篇的“风淅淅,雨织织”,通过声响与画面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柔和而细腻的气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雨中,感受到那份轻柔与惆怅。接下来的“难怪春愁细细添”,直白地表达了因春雨而生的愁苦,似乎是在与自然对话,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
“记不分明疑是梦”,在这里,诗人将梦与现实混淆,表明内心的迷惘与不安,而“梦来还隔一重帘”则通过“重帘”这一意象,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情感的遥远。这种情感的纠结与模糊,表现了人们在生命旅程中常常会遇到的孤独和渴望。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诗意,风与雨的描写不仅是自然的写照,更是内心情感的折射。纳兰性德所展现的是一种既细腻又深沉的情感,这让读者在欣赏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逐句解析:
风淅淅,雨织织。
描绘了春风和细雨的场景,营造了柔和的氛围,给人以清新而又略带愁绪的感受。
难怪春愁细细添。
直接表明因春雨而生的愁绪,显示出春季的忧伤氛围。
记不分明疑是梦,
表达了对情境的迷茫,梦与现实的交错,令人困惑。
梦来还隔一重帘。
用“重帘”象征心理上的隔阂,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情感的模糊。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雨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忧愁,反映了对过往的思索与对情感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隔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天气是?
A. 风和雪
B. 风和雨
C. 风和霜
D. 雨和雾
“春愁”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快乐
B. 愤怒
C. 忧愁
D. 平静
“重帘”象征什么?
A. 记忆
B. 隔阂
C. 未来
D. 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纳兰性德的《赤枣子》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李清照则更强调个人的情感变化与对爱人的思念。两者虽然都表达了春天的情感,但在意境和情绪上各有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