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7:38
崔嵬海西镇,灵迹传万古。
群峰日来朝,累累孙侍祖。
三茅即拳石,二室犹块土。
傍洞窟神仙,中岩宅龙虎。
名从乾取象,位与坤作辅。
鸾鹤自相群,前人空若瞽。
巉巉割秋碧,娲女徒巧补。
视听出尘埃,处高心渐苦。
才登招手石,肘底笑天姥。
仰看华盖尖,赤日云上午。
奔雷撼深谷,下见山脚雨。
回首望四明,矗若城一堵。
昏晨邈千态,恐动非自主。
控鹄大梦中,坐觉身栩栩。
东溟子时月,却孕元化母。
彭蠡不盈杯,浙江微辨缕。
石梁屹横架,万仞青壁竖。
却瞰赤城颠,势来如刀弩。
盘松国清道,九里天莫睹。
穹崇上攒三,突兀傍耸五。
空崖绝凡路,痴立麋与麈。
邈峻极天门,觑深窥地户。
金庭路非远,徒步将欲举。
身乐道家流,惇儒若一矩。
行寻白云叟,礼象登峻宇。
佛窟绕杉岚,仙坛半榛莽。
悬崖与飞瀑,险喷难足俯。
海眼三井通,洞门双阙拄。
琼台下昏侧,手足前采乳。
但造不死乡,前劳何足数。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7:38
游天台山
作者:张祜 〔唐代〕
崔嵬海西镇,灵迹传万古。
群峰日来朝,累累孙侍祖。
三茅即拳石,二室犹块土。
傍洞窟神仙,中岩宅龙虎。
名从乾取象,位与坤作辅。
鸾鹤自相群,前人空若瞽。
巉巉割秋碧,娲女徒巧补。
视听出尘埃,处高心渐苦。
才登招手石,肘底笑天姥。
仰看华盖尖,赤日云上午。
奔雷撼深谷,下见山脚雨。
回首望四明,矗若城一堵。
昏晨邈千态,恐动非自主。
控鹄大梦中,坐觉身栩栩。
东溟子时月,却孕元化母。
彭蠡不盈杯,浙江微辨缕。
石梁屹横架,万仞青壁竖。
却瞰赤城颠,势来如刀弩。
盘松国清道,九里天莫睹。
穹崇上攒三,突兀傍耸五。
空崖绝凡路,痴立麋与麈。
邈峻极天门,觑深窥地户。
金庭路非远,徒步将欲举。
身乐道家流,惇儒若一矩。
行寻白云叟,礼象登峻宇。
佛窟绕杉岚,仙坛半榛莽。
悬崖与飞瀑,险喷难足俯。
海眼三井通,洞门双阙拄。
琼台下昏侧,手足前采乳。
但造不死乡,前劳何足数。
在海西的崔嵬山镇,神灵的迹象流传千古。
群峰每天都朝拜,像是祖宗的孙子一样。
三茅山是拳头大小的石头,两个房间仍然是块土。
洞窟旁边的神仙,居住在中间的岩石上像龙虎一样。
名字从“乾”中取象,地位与“坤”相辅相成。
鸾鸟和鹤自成群,前人看起来像盲人。
巉峭的山石割裂了秋天的碧空,娲女徒然巧妙地修补。
视听都超脱了尘世,处于高处的心渐渐苦涩。
刚刚登上招手石,肘底下却笑着天姥。
仰望华盖的尖顶,赤日正当中云彩飘浮。
奔雷震动了深谷,山脚下却降下雨来。
回首望去四明山,矗立如同城墙一般。
晨昏交替千种景象,恐怕一切都是非我所能掌控。
在梦中控鹤而飞,坐觉身心轻松自在。
东海的月亮在子时升起,孕育了元化之母。
彭蠡湖的水不盈杯,浙江的水微微分流。
石梁横架,万仞青壁直立。
俯瞰赤城山顶,山势来得如刀弩般锋利。
盘松围绕的清幽道路,九里之外的天空难以见到。
高耸的山峦聚集在一起,孤立地耸立。
空崖断绝了凡人的道路,痴痴地立着如麋鹿与麈。
遥远的天门极高,窥探深邃的地户。
金庭的路并不遥远,徒步就能到达。
身心乐于道家之流,儒家教导如同一把直尺。
寻访白云的老人,礼敬象征着登高的宇宙。
佛窟环绕着杉树林,仙坛半隐于荒草中。
悬崖与飞瀑,险恶喷涌难以俯视。
海眼与三井相通,洞门双阙相撑。
琼台下昏暗的角落,手足向前采摘乳汁。
只愿造访不死之乡,之前的劳累又算得了什么呢?
张祜,唐代诗人,字子容,生于公元845年,卒于公元900年。张祜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风光,表达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
《游天台山》是张祜在游览天台山时创作的,诗中通过对山川奇观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崇敬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天台山是道教的圣地,诗中融合了道教思想,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游天台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诗中描绘了天台山的雄伟壮丽和神秘的神仙传说。开篇描绘山的高耸与神灵的传说,表达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接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天台山的形态、气候、动植物相结合,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词句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表现出他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既有“巉巉割秋碧”的巍峨山峰,也有“鸾鹤自相群”的灵动生灵。诗人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对生命的思索与感悟。结尾处,诗人提到“但造不死乡,前劳何足数”,更是表达了对永恒与不朽的渴望,体现了人生的哲学思考。
总的来说,张祜的《游天台山》不仅是一篇美丽的山水诗,更是一种对生命、自然和哲学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天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向往。诗人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出对道教文化的认同与追求,体现了人对永恒与不朽的渴望。
意象 | 解释 |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
崔嵬 | 高耸、雄伟的山势,象征着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 代表着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渺小。 |
灵迹 | 神灵的踪迹,传说中的神秘事件。 | 象征着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向往。 |
仙坛 | 道教的祭坛,代表着神仙居住的地方。 | 体现了道家文化与追求超然境界的思想。 |
鸾鹤 | 象征高洁的神鸟,常与仙境相联系。 | 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石梁 | 自然形成的桥梁,象征着通往更高境界的道路。 | 代表着人生道路的艰辛与探索。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鸾鹤”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崔嵬海西镇”中“崔嵬”形容的是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认同与向往。
《登高》 (杜甫):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