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南岳入洞庭湖》

时间: 2025-05-09 02:53:38

诗句

洪波忽争道,岸转异江湖。

鄂渚分云树,衡山引舳舻。

翠牙穿裛桨,碧节上寒蒲。

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无。

壤童犁雨雪,渔屋架泥涂。

欹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

圣朝光御极,残孽驻艰虞。

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

邵平元入汉,张翰后归吴。

莫怪啼痕数,危樯逐夜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3:38

原文展示

过南岳入洞庭湖
作者:杜甫

洪波忽争道,岸转异江湖。
鄂渚分云树,衡山引舳舻。
翠牙穿裛桨,碧节上寒蒲。
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无。
壤童犁雨雪,渔屋架泥涂。
欹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
圣朝光御极,残孽驻艰虞。
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
邵平元入汉,张翰后归吴。
莫怪啼痕数,危樯逐夜乌。

白话文翻译

洪水猛然争道而过,岸边的景色变幻如异江湖。
鄂渚上的云树分开,衡山上引来船舶。
翠绿的桨划过水面,碧绿的植物在寒风中摇曳。
我在病痛与口渴中无处可去,春天的生机已无力支持我。
田地里,童子在雨雪中耕作,渔屋在泥泞中搭建。
倾斜的风帆鼓满,微弱的水路孤独无依。
悠悠的思绪回到赤壁,浩浩荡荡的水流穿过苍梧。
帝子留下遗恨,曹公屈身图谋壮志。
圣朝光辉照耀极地,残存的苦难依然艰辛。
才德之士随缘而生,名贤隐匿于熔炉之中。
邵平元投身汉朝,张翰后来归于吴国。
莫怪我泪痕斑斑,危悬的船桅追逐夜乌。

注释

  • 洪波:指急流的水波。
  • 鄂渚:指鄂州的一个小岛。
  • 衡山:指湖南的衡山,著名的山脉。
  • 翠牙、碧节:形容桨和植物的颜色,突出春天的生机。
  • 壤童:指田地里的小孩。
  • 欹侧:指倾斜的状态。
  • 赤壁:历史典故,指赤壁之战。
  • 帝子:指汉武帝,留下遗恨。
  • 曹公:指曹操,意指他的壮志未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反映了社会的苦难与人民的疾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诗人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与困苦,情感深沉,饱含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过南岳入洞庭湖》是一首描写南岳与洞庭湖景色的诗,诗中结合了自然景观与作者的内心感受,展现了杜甫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世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篇以“洪波忽争道”引入,描绘了江湖水势的雄伟与变化,给人以动感。接着“鄂渚分云树,衡山引舳舻”则将自然景观与人事相结合,展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的互动。这里的“舳舻”是船只的代称,暗示着诗人对人类征服自然的思考。

“翠牙穿裛桨,碧节上寒蒲”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然而随后的“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无”却显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困苦,表现了他身处逆境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思考与对故国的忧虑,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杜甫“安天下,兴百姓”的深厚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洪波忽争道”描绘了江湖水流的湍急,突显自然的力量。
  2. “岸转异江湖”则反映了地势的变化与景色的多样化。
  3. “鄂渚分云树”表现了山水相依的景致。
  4. “衡山引舳舻”展现了人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5. “翠牙穿裛桨”与“碧节上寒蒲”通过颜色的对比,表达春天的生机。
  6. “病渴身何去”流露出诗人对生命困境的思考。
  7. “壤童犁雨雪”体现了田园生活的真实。
  8. “欹侧风帆满”描摹了航行的孤独感。
  9. “悠悠回赤壁”则暗示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无奈。
  10. “浩浩略苍梧”展现了辽阔的自然与诗人胸怀。
  11. “帝子留遗恨”与“曹公屈壮图”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与对壮志未酬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相结合,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翠牙穿裛桨,碧节上寒蒲”,增强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忧虑,情感深刻而真挚。

意象分析

  • 洪波:象征着自然力量与生命的无常。
  • 衡山:代表着人类的奋斗与追求。
  • 春生: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赤壁:历史的象征,反映了英雄的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鄂渚”是指哪个地方?

    • A. 湖北
    • B. 湖南
    • C. 江西
    • D. 四川
  2. “翠牙穿裛桨”中“翠牙”指的是什么?

    • A. 绿色的植物
    • B. 绿色的船桨
    • C. 绿色的山峰
    • D. 绿色的水波
  3. 诗中提到的“病渴身何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快乐
    • B. 无奈
    • C. 兴奋
    • D. 安详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李白《庐山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过南岳入洞庭湖》与王维的《终南山》都是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但杜甫更注重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王维则倾向于宁静的心境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晚泊襄邑 冬日杂书六首 其六 望龟山二首 感春三首 屋东 秋怀十首 晚春四首 岁暮书事十二首 范忠宣挽歌二首 吹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讲难 三框儿的字 伪巧 包含镬的词语有哪些 现时报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小字头的字 瞎说八道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居轴处中 天潢贵胄 不拘文法 肉字旁的字 大车以载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缰子 麻字旁的字 慎重初战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