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1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3:07
原文展示:
默坐不复出,浮云入朝阴。离离檐间花,随雨下故林。物色一如此,朱颜坐凋侵。自歌阳春曲,吾不待知音。
白话文翻译:
静静地坐着不再外出,浮云飘入早晨的阴霾中。屋檐间的花朵稀疏,随着雨水落入旧林。自然景色已然如此,红润的容颜也因此逐渐凋零。我自顾自地唱着高雅的曲子,不需要等待知音的赏识。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感春三首》可能是在某个春天,诗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因而抒发内心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某个春天静坐时,观察到自然景色的变化,联想到自身容颜的衰老,从而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知音难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静坐时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知音难寻的无奈。诗中“默坐不复出”一句,即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沉思。“浮云入朝阴”和“离离檐间花,随雨下故林”则进一步以自然景色的变化,象征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最后两句“自歌阳春曲,吾不待知音”,则表达了诗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以及对知音难寻的无奈和自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知音难寻的无奈。通过描绘静坐时的自然景色,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受,以及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和对知音难寻的无奈和自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默坐不复出”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孤独和沉思 B. 喜悦和兴奋 C. 愤怒和不满 答案:A
“浮云入朝阴”中的“浮云”象征着什么? A. 时光的流逝 B. 天气的变化 C. 心情的波动 答案:A
诗中“自歌阳春曲,吾不待知音”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A. 对知音的渴望 B. 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和自足 C. 对世俗的厌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