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9:29
原文展示
月暗风林静,斗垂霜夜清。疏灯隔树小,暗水历船鸣。学字声形苦,紬书卜祝轻。此身南北惯,随处有平生。
白话文翻译
月亮昏暗,风穿过树林显得格外宁静,北斗星低垂,霜夜显得格外清澈。稀疏的灯光透过树木显得微小,黑暗的水面上船只发出声响。学习文字的声音和形状让人感到辛苦,整理书籍和占卜祈祷显得轻松。我这身体已经习惯了南北奔波,无论在哪里都有我的一生。
注释
- 斗垂:北斗星低垂,形容夜深。
- 疏灯:稀疏的灯光。
- 暗水:黑暗的水面。
- 学字声形苦:学习文字的声音和形状让人感到辛苦。
- 紬书卜祝轻:整理书籍和占卜祈祷显得轻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张耒在夜晚泊船于襄邑(今河南睢县)时所作,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和个人的感慨,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习惯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邃的夜晚景象,月暗、风林、斗垂、霜夜,构成了一幅幽静的夜景图。疏灯隔树、暗水历船,进一步以动衬静,增强了夜晚的宁静感。后两句通过对学字和紬书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学习虽苦,但整理书籍和占卜祈祷却显得轻松,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知识的追求。最后两句“此身南北惯,随处有平生”,则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习惯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活和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暗风林静:月亮昏暗,风穿过树林显得格外宁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斗垂霜夜清:北斗星低垂,霜夜显得格外清澈,进一步加深了夜晚的宁静感。
- 疏灯隔树小:稀疏的灯光透过树木显得微小,以动衬静,增强了夜晚的宁静感。
- 暗水历船鸣:黑暗的水面上船只发出声响,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
- 学字声形苦:学习文字的声音和形状让人感到辛苦,表达了学习的艰辛。
- 紬书卜祝轻:整理书籍和占卜祈祷显得轻松,与学习形成对比,表达了生活的不同面向。
- 此身南北惯:我这身体已经习惯了南北奔波,表达了漂泊的生活状态。
- 随处有平生:无论在哪里都有我的一生,表达了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活和价值。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月暗风林静,斗垂霜夜清”中的“月暗”与“斗垂”,“风林静”与“霜夜清”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拟人:如“暗水历船鸣”中的“历船鸣”,赋予船只以人的动作,使画面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景象和个人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习惯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学习和生活态度的对比,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暗:月亮昏暗,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风林静:风穿过树林显得格外宁静,增强了夜晚的宁静感。
- 斗垂:北斗星低垂,形容夜深。
- 霜夜清:霜夜显得格外清澈,加深了夜晚的宁静感。
- 疏灯:稀疏的灯光,以动衬静,增强了夜晚的宁静感。
- 暗水:黑暗的水面,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
- 学字声形苦:学习文字的声音和形状让人感到辛苦,表达了学习的艰辛。
- 紬书卜祝轻:整理书籍和占卜祈祷显得轻松,与学习形成对比,表达了生活的不同面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斗垂霜夜清”中的“斗垂”指的是什么?
A. 北斗星低垂
B. 斗笠低垂
C. 斗篷低垂
D. 斗室低垂
-
诗中“学字声形苦”表达了什么?
A. 学习的乐趣
B. 学习的艰辛
C. 学习的轻松
D. 学习的无趣
-
诗中“此身南北惯”表达了什么?
A. 对南北的厌恶
B. 对南北的喜爱
C. 对南北的习惯
D. 对南北的无所谓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也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 杜甫《月夜忆舍弟》:这首诗也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晚泊襄邑》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景象,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习惯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而苏轼的词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宋词选注》:收录了苏轼的多首词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词作风格和创作特点。
- 《杜甫诗选》:收录了杜甫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