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8:42
原文展示: 哀虢县令犹子箅起二 送别言犹在,来书墨尚温。 安知咫尺地,便有死生分。 已负秋山约,犹传鲁史文。 魂兮今有托,将袝伯兄坟。
白话文翻译: 送别的言语还在耳边,收到的信件墨迹还未干。 谁能想到相隔如此近的地方,竟有生死的分别。 已经辜负了秋山的约定,却还在传递着鲁国的史文。 灵魂啊,现在有了寄托,将会陪伴在伯兄的坟墓旁。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友情和生死的深刻感悟。这首诗可能是为了哀悼一位亲近的朋友或亲人而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得知亲近的朋友或亲人去世后所作,通过送别的话语和未干的墨迹,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首两句通过对送别言语和未干墨迹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时光停滞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痛。后两句通过对秋山约定和鲁史文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承诺和对其文化遗产的传承。最后两句则寄托了诗人对逝者灵魂的安慰,表达了生死相依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哀悼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生死和怀念。诗人通过对送别言语和未干墨迹的描写,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通过对秋山约定和鲁史文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承诺和对其文化遗产的传承。最后寄托了诗人对逝者灵魂的安慰,表达了生死相依的情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