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2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27:56
杜牧的《出关》原文如下:
朝缨初解佐江濆,麋鹿心知自有群。
汉囿猎稀慵献赋,楚山耕早任移文。
卧归渔浦月连海,行望凤城花隔云。
关吏不须迎马笑,去时无意学终军。
全诗翻译:
早晨的缨带刚刚解开,准备渡过江边的水面,麋鹿心里明白自己有同伴。汉朝的猎场稀少,懒得去贡献赋税;楚山早早耕作,任凭文字流转。我在卧归的渔浦,月光照耀着与海相连;行走时望向凤城,花朵被云彩隔开。关隘的官吏不必热情迎接,出发时我无意学习终军的事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溪,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作品多描写政治、历史及个人情感。他的诗多以清丽、婉转著称,富有哲理和寓意。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杜牧出关时刻,表现出他对即将离去的感慨。诗中提到的狩猎与耕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个人的心境。
《出关》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杜牧在出关时的复杂情感。诗的前四句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人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诗人用“朝缨初解”开篇,展现出即将出行的心情。随后提到麋鹿的群体意识,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接着,诗人通过对汉囿稀少的猎场的描写,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无奈与懈怠。
后四句则转向个人情感的表达,诗人卧归渔浦,月光与海面相连的景象,象征着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行望凤城,花隔云的描写,突出了人与环境的隔阂与思考的深邃。最后一句,杜牧以关吏的态度来反映自己不愿迎合世俗的心态,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哲思,传达出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认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归隐与历史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杜牧《出关》中的“麋鹿”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汉囿猎稀”反映了什么?
“关吏不须迎马笑”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强调友情与壮志。而杜牧的《出关》则更关注于个人的内心世界与社会的冷漠,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