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闻吴中旱》

时间: 2025-04-24 19:33:10

诗句

南国惊传云汉歌,空闻阙下颂嘉禾。

粒馀鹦鹉三秋少,草尽飞蝗八月多。

栗里已无田种秫,舂陵难遣吏催科。

长河天上谁能挽,一泻乡关润绿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33:10

原文展示

闻吴中旱
作者:沈曾成 〔清代〕

南国惊传云汉歌,
空闻阙下颂嘉禾。
粒馀鹦鹉三秋少,
草尽飞蝗八月多。
栗里已无田种秫,
舂陵难遣吏催科。
长河天上谁能挽,
一泻乡关润绿莎。

白话文翻译

南方的国度传来了旱灾的歌声,
我只能听到朝廷下对丰收的颂扬。
粮食剩余的三秋,鹦鹉却少得可怜,
草都枯竭了,八月的蝗虫却多得惊人。
栗子树下已没有田地种稻,
舂陵的官吏难以派人催缴税款。
长河在天上,谁能去挽回它,
它奔泻而下,润泽着乡关的绿莎。

注释

  • 南国:指南方地区,通常指吴中地区。
  • 云汉:古代指银河,也可引申为高远的地方。
  • 阙下:指朝廷,阙是古代宫殿的门。
  • 嘉禾:美好的稻谷,象征丰收。
  • 粒馀:指剩余的粮食。
  • 鹦鹉:鹦鹉在此处代指丰收的稻谷,三秋少则暗示歉收。
  • 草尽飞蝗:草已枯尽,蝗虫成群飞来,暗指灾害。
  • 舂陵:指舂陵地区,古代的一个地名。
  • 长河天上:长河比喻河流,联想其奔流不息,无法挽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曾成,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典雅,常表现社会时事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南方地区遭遇旱灾,农民遭受困苦,诗人通过描写旱害对农田的影响,表达对农民的关怀与对自然灾害的无奈。

诗歌鉴赏

《闻吴中旱》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旱灾带来的苦难。在诗的开头,诗人用“南国惊传云汉歌”引入,仿佛在描绘旱灾的消息传遍南方,令人惊悸。接着,他通过“空闻阙下颂嘉禾”对比出朝廷的美好愿景与现实的惨淡,揭示了社会对农民困境的漠视。诗中“粒馀鹦鹉三秋少,草尽飞蝗八月多”两句,描绘出丰收的稻谷因干旱而减少,蝗虫则因草尽而滋生,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自然与人类的矛盾。

在后半部分,诗人将目光转向农田的荒凉,“栗里已无田种秫”表明土地的无奈,农田的萧条让人心痛。最后两句“长河天上谁能挽,一泻乡关润绿莎”则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无力感,暗示着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运用对比手法,既展现了自然灾害的残酷,又映射出社会和人们内心的无奈与悲伤,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南国惊传云汉歌:南方传来旱灾的消息,令人震惊。
    2. 空闻阙下颂嘉禾:我只能听到朝廷在颂扬丰收的美好,无法感受到现实的苦难。
    3. 粒馀鹦鹉三秋少:尽管粮食剩余,但实际上丰收却少之又少。
    4. 草尽飞蝗八月多:草都枯竭,蝗虫却在八月肆虐。
    5. 栗里已无田种秫:栗树下已没有土地可以种稻。
    6. 舂陵难遣吏催科:舂陵地区的官员难以催促农民交税。
    7. 长河天上谁能挽:天上的长河,谁能去挽回?
    8. 一泻乡关润绿莎:长河奔流而下,滋润着故乡的绿草。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朝廷的颂扬与现实的苦难,突出农民的困境。
    • 拟人:长河被赋予了人的动作,表现出对自然力量的无奈。
    • 象征:饥荒、蝗虫象征着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对农民生存状态的关切,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脆弱关系。

意象分析

  • 云汉:象征着高远与希望,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 嘉禾:象征丰收与富饶,实际却是对农民生活的嘲讽。
  • 鹦鹉:寓意美丽与脆弱,反映出丰收的期望与现实的失落。
  • 蝗虫:代表灾难与破坏,暗示着生态的失衡与对人类的威胁。
  • 长河:象征着时间与自然的流逝,表现出自然的不可逆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南国惊传云汉歌”中的“南国”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方
    • B. 南方
    • C. 西方
  2. “舂陵难遣吏催科”中的“催科”指的是什么?

    • A. 催促交税
    • B. 催促收成
    • C. 催促种田
  3.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关切?

    • A. 自然风光
    • B. 农民的困境
    • C. 朝廷的富饶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对民生的影响,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在情感基调上,两首诗都展现了对社会现状的关切,但沈曾成的《闻吴中旱》更侧重于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而杜甫则关注战乱对国家的打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沈曾成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赏析与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桃源忆故人 金钗涧上在秦邮 桃源忆故人 桃源忆故人 其二 桃源忆故人 其一 桃源忆故人 桃源忆故人 桃源忆故人 感怀 桃源忆故人 萤 桃源忆故人 怀元礼 桃源忆故人 寄赵佩芸、赵悟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長字旁的字 偎干就湿 吏部眠 网之一目 足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神昏意乱 行字旁的字 乃老 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回鸾舞 匪开头的成语 小草在歌唱 无衣无褐 麥字旁的字 披霜带露 长安棋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