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0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00:10
秋暑
杨万里 〔宋代〕
夏暑减未曾,秋暑增愈剧。
老翁避无处,茅斋聊憩息。
银盆满注水,银水同一色。
中涵双桂影,倒卧一天碧。
清光湛不动,欲弄还复惜。
偶然一播洒,树影碎相激。
洗面凉已滋,漱齿痛仍逼。
平生畏秋暑,老去畏弥极。
夏天的暑气还未消退,秋天的热度却愈发加剧。
老翁无处可避,只能在茅草屋中暂时休息。
银色的盆中满是注入的水,水面闪耀着同样的光辉。
水中映出双桂的影子,我躺卧在碧蓝的天空之下。
清澈的光线静止不动,我想要玩弄它,却又舍不得。
偶尔洒下一点水,树影也随之纷乱激荡。
洗脸的凉意已经滋润了我,但漱口时的痛楚仍然逼人。
我一生都畏惧秋天的暑气,年纪渐长就更加害怕它。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
这首诗作于秋季,表现了诗人在秋季仍感受到的酷热,以及对老年生活的感慨,反映出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杨万里的《秋暑》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出炎热的秋天给人带来的困扰和无奈。开篇以“夏暑减未曾,秋暑增愈剧”引入,简单明了地指出了秋天的热度依旧,极具对比性,令读者感受到秋季的异常炎热。接着,诗人描述了老翁无处可避,只能在简陋的茅草屋中小憩的场景,展现了生活的无奈。
诗中“银盆满注水,银水同一色”一句,通过清澈的水面映照出桂树的影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意境。诗人将其与自己的躺卧状态相结合,表现出对宁静的渴望与对炎热的逃避。在“清光湛不动,欲弄还复惜”中,诗人对光影的留恋与无奈,进一步加深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天的酷热,还融入了对老年生活的思考。结尾“平生畏秋暑,老去畏弥极”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自然环境的无奈与惋惜。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季酷热的无奈,以及对老年生活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交织,反映了岁月流逝带来的痛苦与思考。
选择题:诗人认为秋天的暑气相比夏天如何?
填空题:诗中提到“洗面凉已滋,漱齿痛仍逼”,说明了诗人在___时感受到的双重感受。
判断题:诗中“老翁避无处”是指诗人对老年生活的积极态度。(对/错)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杨万里的《秋暑》更侧重于对自然气候的细致描绘,而李白则通过历史的沉思展现个人情感。两首诗在情感流露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