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乙卯端午十绝》

时间: 2025-07-31 09:01:47

诗句

儿女需京缬,经时买未归。

似嫌无艾虎,不肯换生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9:01:47

原文展示:

乙卯端午十绝
儿女需京缬,经时买未归。
似嫌无艾虎,不肯换生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端午节时,孩子们需要京缬(用来制作香囊的丝绸),但由于时日已晚,买的京缬还没有回来。似乎是嫌弃没有艾草和老虎图案的香囊,所以不愿意更换生衣(端午节时儿童穿的衣服)。

注释:

  • 京缬:一种精美的丝绸,常用于制作香囊。
  • 艾虎:艾草和老虎图案,端午节时用艾草做香囊,象征驱邪避害。
  • 生衣:指端午节时儿童所穿的衣服,通常会有特别的设计以祈求平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止庵,晚号酒泉居士,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生于福建,主要以诗、词、文著称。他的诗风多变,时而沉郁,时而清新,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的点滴。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端午节期间,节日的习俗和家庭的氛围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表达了对孩子们的关怀以及节日的传统习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端午节的气氛,透过孩子们对京缬和艾虎的渴望,展现了节日的传统和家庭的温情。开头两句“儿女需京缬,经时买未归”,直接表述了孩子们对节日物品的期待,展现了节日气氛中的紧迫感和期待感。而后两句“似嫌无艾虎,不肯换生衣”,则细致入微地反映了儿童对传统习俗的认同与追求,艾草与老虎图案象征着节日的安全与吉祥,孩子们的拒绝则体现了他们对节日的认知和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生活的细节,又蕴含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展现了刘克庄细腻的观察力和对家庭的深厚感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儿女需京缬:孩子们需要京缬,表现出他们对节日的期待。
  • 经时买未归:时间已晚,但所需的物品尚未到来,表达了一种焦急和等待的心情。
  • 似嫌无艾虎:似乎嫌弃没有艾草和老虎图案,表现了儿童对传统习俗的重视。
  • 不肯换生衣:不愿意换上普通的衣服,强调了他们对节日特别意义的期盼。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象征:艾草与老虎象征着节日的吉祥与安全,富有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反映出节日的传统和家庭温情,强调了儿童对节日文化的认同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京缬:象征着节日的美好与期盼。
  • 艾虎:代表着传统文化中的驱邪避害的意义。
  • 生衣:体现了节日的特殊性和家庭的关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京缬”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药材
    B. 一种丝绸
    C. 一种食物
    答案:B

  2. 诗中的“艾虎”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安全与吉祥
    C. 爱情
    答案:B

  3.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期待与关怀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端午日赐衣》
  • 苏轼的《端午》

诗词对比:

杜甫与刘克庄的端午诗作均表达了对节日的思考,但杜甫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感,而刘克庄则突出了家庭的温情和儿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节日文化》
  •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马庄父问行期之什 咏晴 送李仲诗二首 蕃舣舟湘西之明夕郑仲理吴德夫周伯寿黎季成共置酒于书院阁下追饯者邢广声王衡甫时戊申仲秋七日 用一代不数人百年能几见为韵诗赋十章呈陈君 远父往富沙兼简马庄父二首 其一 赠李子永泳 简倪秘校觅香 寄杨溥子 寄审知并属彦博三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构害 发奸摘覆 打仰 拳拳之忠 万夫莫当 阜字旁的字 后福无量 真珠菜 卤字旁的字 稠膏蕈 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覆乱 止字旁的字 毛结尾的成语 兀字旁的字 万里比邻 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