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2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5:20
粝食忧民瘠,茅庐念士寒。
一生怜此老,错把两眉攒。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民众生活困苦的忧虑和对读书人的关怀。诗中提到简单的食物使人忧愁,茅草屋的寒冷让士人感到无奈。作者一生怜悯这些贫困的长者,错误地将自己的眉头紧锁在一起,反映了内心的沉重与无奈。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莹,号太和,宋代诗人、词人,出身于士大夫家庭。刘克庄的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尤其在词作上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大多反映时事,充满了对社会和民生的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众生活困苦的时代。诗人通过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困苦的同情。
《景定初元即事十首》中的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关怀以及对士人艰难生活的同情。诗的开头两句“粝食忧民瘠,茅庐念士寒”,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民众的困境,突出表现了社会的贫困与不公。通过对“粝食”的描述,诗人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艰辛,进一步通过“茅庐”这一意象,强调了士人生活的寒酸与无奈。
随后一句“一生怜此老”,展现了诗人对年长者的深切同情,反映出他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最后一句“错把两眉攒”则通过形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未来的深思。整首诗情感真挚,句句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与对民众的同情,展现了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贫苦民生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心与对人性的思考,体现了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粝食”指的是什么?
A. 精致的食物
B. 粗糙的食物
C. 丰盛的食物
D. 传统的食物
诗中提到的“茅庐”代表了什么?
A. 豪华的宅子
B. 贫穷的住所
C. 学者的书房
D. 农民的田地
诗人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忧虑
C. 愤怒
D. 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该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同样以社会动荡和民生困苦为主题,表达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两首诗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对士人的同情和关怀,而杜甫则更为广泛地关心整个国家的命运。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