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9:00
代秦干上刑部张尚书
畴昔持衡水鉴清,
议刑今去刻为明。
坐令几阁文书静,
驯致斋居狱讼平。
疏阔汉朝新禁网,
风流廷尉旧家声。
哀穷悼屈心如砥,
应笑张汤有重轻。
从前持权衡的官员,水清澈明亮,
现在议论刑法的时刻,刻意追求显明。
让几间书房保持安静,
藉由斋居使得狱讼平和。
疏远汉朝新设的禁网,
风流的廷尉是旧日的声名。
对穷苦的人深感悲哀,
对屈辱的遭遇心如刀割,
却应该嘲笑张汤的轻重之判。
杨冠卿,宋代诗人,精于律诗,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此诗写于宋代,背景为当时的法律制度与社会现象,诗人通过对比古今法治观念,表达对社会公正与法律人性的思考。
《代秦干上刑部张尚书》表现了诗人对法律公正的深思与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关注。全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通过对古代与现代法律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正义与道德的追求。
首句“畴昔持衡水鉴清”引入古代的法治理念,表现出对法律公正的赞美,接着“议刑今去刻为明”则是对当今法律的批判,暗示现代法律的复杂与模糊。诗中通过“几阁文书静”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司法环境,反衬出法律程序的繁杂。
“疏阔汉朝新禁网”则反映了汉朝法律的宽松与灵活性,诗人怀念那种较为人性化的法律,而“风流廷尉旧家声”则是对古代法官声望的追忆,表现出对传统法治的敬仰。最后两句“哀穷悼屈心如砥,应笑张汤有重轻”则是对法律偏见的鞭挞,批评了张汤的严苛与不公。
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对法律制度的思考与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法律公正的渴望,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尤其是对弱者处境的同情,强调了法治应以人为本。
“畴昔持衡水鉴清”中的“衡”指什么?
“哀穷悼屈”中“悼”有何含义?
张汤是哪个朝代的法官?
可以与杜甫的《兵车行》进行对比,二者都反映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杜甫更多的是对战争的忧虑,而杨冠卿则是对法律的反思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