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2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28:34
江行杂感 其二
作者:王孙蔚 〔清代〕
芙蓉山色有无间,
烟棹芦花千里还。
远涧寒声移晚树,
晴江落照上秋山。
逢人尽说风尘苦,
出世方知云水闲。
昨夜终南来梦里,
宛然三径扣松关。
这首诗描绘了芙蓉山与江水的景色,山色时隐时现,烟雾笼罩着划船的情景,千里之外的芦花在风中摇曳。远处的山涧传来寒冷的水声,傍晚时分树影摇曳,阳光洒落在秋天的山上。与人交谈时,大家都在诉说生活的艰辛,而我却在世外桃源般的境界中体会到云水的闲适。昨夜我在梦中回到终南山,仿佛听见三条小径敲打着松树的关口。
作者介绍:王孙蔚生于清代,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游历之时,诗人感受到了世俗生活的烦恼与自然的闲适,试图通过诗歌传达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江行杂感 其二》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自我感受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芙蓉山的色彩、江水的宁静和秋山的落照,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切感悟。诗的开头两句“芙蓉山色有无间,烟棹芦花千里还”,以“有无间”的对比抓住了读者的目光,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在诉说自然的神秘与变化。
接下来的“远涧寒声移晚树,晴江落照上秋山”,则进一步深化了时光流转与自然交融的主题。晚树的摇曳与落照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接下来的“逢人尽说风尘苦,出世方知云水闲”,则将诗人的内心感受与社会现实结合,表达了对世俗苦难的深切反思,暗示出世外桃源的向往。
最后两句“昨夜终南来梦里,宛然三径扣松关”,将个人的梦境与现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整个诗篇在景色与情感的交织中,形成了一种悠远而清新的诗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芙蓉山色”是指什么?
A. 春天的花朵
B. 美丽的自然景色
C. 秋天的落叶
诗人通过“云水闲”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忙碌与追求
B. 悠然与自得
C. 失落与无奈
诗的最后两句提到了哪个山脉?
A. 泰山
B. 终南山
C. 黄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王孙蔚的《江行杂感 其二》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对世俗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宁静的自然景象和禅意。两者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