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1:47
《悼犬行》
作者: 陈亮 〔元代〕
沙村月黑无人行,猛兽咆哮绕舍鸣。
时来攫取村中犬,突入篱落居人惊。
韩卢乌喙誇疾足,平地宁知罹虎毒。
十家九室无吠声,更恐穿牢噬黄犊。
君不见岑君昔在魏郡时,吠犬不惊足生氂。
又不见九江当年有循吏,群虎渡河俱远避。
方今政美时复平,那得此物来纵横。
谁能驱屏入穷谷,却使驺虞地上行。
在沙村月黑时,没有人出行,猛兽在四周咆哮。
那些猛兽趁机抓走村里的狗,突入篱笆里,惊动了居住的人。
韩卢和乌喙犬的脚快如闪电,平地之上怎么能知道遭遇虎豹的毒害?
十家九户都没有犬吠声,更恐怕猛兽穿越牢笼,咬死小牛。
你难道没有看到岑君昔日在魏郡时,犬吠不惊,足以生存?
又难道没有看到九江当年有明理的官吏,群虎渡河都远远避开?
如今政局美好又恢复平静,哪里会有这种猛兽横行?
谁能把猛兽赶入深山,怎么能让驺虞在地上行走?
作者介绍:陈亮,元代诗人,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常通过诗歌抒发对社会的关心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狗的悼念,表达了对社会安全的渴望和对人们生活安宁的关注。
《悼犬行》通过描绘一个月黑人稀的沙村场景,展现了猛兽横行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恐惧。诗的开头描绘了凄凉的景象,猛兽的咆哮与村民的惊恐形成鲜明对比,深刻表现了安宁生活的脆弱。诗中提到的韩卢犬与乌喙犬,象征着古代人们对守护的渴望,但现实却是十户人家中几乎绝无犬吠,令人倍感忧虑。诗人通过历史的对比,指出在过去明理的官吏治理下,虎豹都会避而远之,反衬出当今政局的美好与现实的安宁。整首诗以犬作为引子,表达了对社会安全的思考,情感深邃,意味深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与希望,表达了对安全生活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韩卢乌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猛兽
B. 两种犬类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地名
诗中提到的“循吏”是指什么?
A. 无能的官吏
B. 明理的官吏
C. 只顾自己的人
D. 乡村的长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