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0:18
陆浑庄畔多芳树,旧识德成岩下路。
书堂正对大溪头,犹是伸蒙旧居处。
读书何必傍溪山,书编幽兴自相关。
亦知林下云泉好,应恨堤中日月閒。
客衣未垢宁辞浣,湖上月明随往返。
却忆惠连深下帷,一去不知春事远。
近堤蒲叶已含滋,五日归心岂肯迟。
预拂东林松下石,与君长日话襟期。
在陆浑庄边上有许多芳香的树木,过去我常常走过德成岩下的那条小路。
书房正对着大溪的源头,依旧是我曾经居住的地方。
读书何必非要依偎在溪水和山峦之间,书籍本身就能引发我的幽雅兴致。
我也知道林下的云雾和泉水是多么美好,倒应该恨那堤岸上的日月流逝得太慢。
身为客人,衣服尚未沾染污垢,何必急于洗涤?湖上的明月照耀着我的往返。
但我却想起惠连当年深藏帷幕之中,离去后再也不知道春天的情景是多么遥远。
近堤的蒲草叶子已经开始滋长,五天的归心怎能迟延?
我愿意在东林松下的石头上,与你长时间地谈论我们的理想和志向。
作者介绍:陈亮(约1140-1210年),元代诗人,字元龙,号松溪,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体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元代,诗人回忆与朋友的往事,表达了对故地的思念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透出一种宁静、淡然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与自然、朋友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现了诗人与自然、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故乡的怀念。诗的开头通过对陆浑庄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好,芳树的存在让人感到生机勃勃。接着,诗人回忆起旧时的读书生活,强调了书籍的魅力和内心的幽雅情趣,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诗中提到的“惠连”,则增添了一层文化的深度,暗示了诗人对艺术和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引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友谊的珍重。在诗的最后,诗人期待与朋友的重聚,愿意在东林松下畅谈理想,这种渴望勾勒出了一幅温馨的画面,传达出一种充满希望与向往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淡然而积极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陆浑庄畔多什么样的树?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与君长日话襟期”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