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3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39:07
澹虚亭为何明府作
作者:陈亮 〔元代〕
结宇临清旷,宾客日过从。
有时抱幽独,深觉心赏通。
霁月澄清景,微云含水容。
群动喧已寂,众色望俱空。
了与世氛远,豁然心境同。
冥怀信足乐,王事徒劳衷。
何日拂衣去,高攀陶令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亭子,风景旷达,常有宾客来访。偶尔独自一人时,内心却能深刻体会到一种独特的乐趣。晴朗的月光映照出清澈的景色,微云似乎在水面上轻轻漂浮。喧闹的人声已经沉寂,各种色彩也都显得空灵。与世俗的纷扰渐行渐远,心灵也随之变得豁达通透。深思熟虑之后,发现这种宁静的心境就是最大的快乐,世俗的事务反而显得徒劳无功。希望有一天能摆脱尘世的羁绊,追寻陶渊明那种高洁的风范。
作者介绍:
陈亮,元代诗人,生于南宋末年,官至明府。其诗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作,擅长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清幽的亭子中,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事务的淡然。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清幽的亭子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疏离。诗开头描绘了亭子所处的环境,清旷而开阔,宾客往来,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接着,诗人转而深入内心,思考独处时的乐趣,体会到一种心灵的清净与舒畅。诗中的“霁月澄清景”与“微云含水容”展示了自然之美,进一步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的超然态度,认为世间的繁忙与喧嚣终究是徒劳的,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才是最重要的。最后,诗人以“何日拂衣去,高攀陶令风”作结,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与渴望。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厚,令人回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了艺术表现力。例如,“霁月澄清景”将月亮拟人化,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纷扰的超然与拒绝,以及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个人内心的豁达与清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结宇临清旷”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诗人对世俗事务的态度是怎样的?
“何日拂衣去,高攀陶令风”中提到的陶令是指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