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3:55
原文展示:
吴 徐夤 〔唐代〕
一主参差六十年,父兄犹庆授孙权。 不迎曹操真长策,终谢张昭见硕贤。 建业龙盘虽可贵,武昌鱼味亦何偏。 秦嬴谩作东游计,紫气黄旗岂偶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讲述了吴国历经六十年的变迁,父兄们仍然庆幸将权力传给了孙权。不迎接曹操是明智的长远策略,最终张昭也见证了贤能之士的崛起。建业的龙盘之地虽然珍贵,但武昌的鱼味也别有风味。秦始皇东游的计划不过是徒劳,紫气黄旗的出现并非偶然。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涉及历史典故和政治评论,风格典雅,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这首诗通过对吴国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孙权及其政策的赞赏,同时也隐含了对秦始皇东游计划的批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徐夤对三国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后创作的,通过对吴国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孙权及其政策的赞赏,同时也隐含了对秦始皇东游计划的批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吴国历史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孙权及其政策的赞赏。诗中“不迎曹操真长策”一句,直接表达了对孙权不与曹操合作的明智选择的认可。而“终谢张昭见硕贤”则进一步强调了吴国在贤能之士的辅佐下得以稳固和发展。后两句通过对建业和武昌的描述,展现了吴国的地理优势和文化特色。最后两句通过对秦始皇东游计划的批评,暗示了历史的必然性和吴国的命运。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吴国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孙权及其政策的赞赏,同时也隐含了对秦始皇东游计划的批评。整首诗强调了历史的必然性和人才的重要性,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不迎曹操真长策”是指孙权的哪种决策? A. 与曹操合作 B. 不与曹操合作 C. 投降曹操 D. 攻击曹操
诗中提到的“终谢张昭见硕贤”中的“张昭”是吴国的什么角色? A. 将领 B. 谋士 C. 皇帝 D. 诗人
诗中提到的“建业龙盘”是指哪个城市? A. 南京 B. 北京 C. 上海 D. 广州
诗中提到的“秦嬴谩作东游计”中的“秦嬴”是指谁? A. 秦始皇 B. 秦二世 C. 秦穆公 D. 秦孝公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