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4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44:37
烛影擎风撼碧纱,
斋庭昼锁树排衙。
天街雪霁初归雁,
池草春深欲散蛙。
屯相生成肌骨瘦,
畏途休著脚跟斜。
皂囊衮职何能补,
合说编氓愿捕蛇。
烛光摇曳着轻风,撩动了碧色的纱帘;
斋堂的庭院在白昼中锁住了树木的影子,显得清冷而宁静。
天街的雪后初晴,归来的大雁在天空中飞翔;
池塘边的草木春意盎然,青蛙们似乎要开始欢叫。
屯镇中的人们虽然瘦弱,但却生机勃勃;
在艰难的路途上,怎敢让脚步走得斜歪?
皂囊中的官职又怎能补救一切?
不如说那些编织的民众,心中自有捕蛇的愿望。
王缜,明代诗人,字子瞻,号雪湖,主要以诗词见长,作品多关注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此诗写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在斋居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开篇,烛影和风的交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第一联通过“烛影”和“碧纱”的对比,表现出斋居的静谧与幽雅,营造出一种古典的美感。接着,作者转而描绘自然景象,雪后初晴的天街,归来的大雁,春深的池草,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也折射出生命的轮回与希望。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屯镇中人们虽身材瘦弱,却充满了生机,体现了生活的顽强。这里的“畏途”一词,表现了对艰难人生的谨慎态度。同时,最后两句通过“皂囊衮职”与“捕蛇”的对比,表达了对官职的怀疑与对平民愿望的肯定,突出了人们对实际生活的关注。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巧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观察与思考,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诗画。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生活,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社会现实的深思,传达了一种希望与坚持的情感。
诗中“烛影擎风撼碧纱”中的“碧纱”指的是什么?
A. 青绿色的纱帘
B. 书卷
C. 水面
诗中提到的“归雁”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希望与归属感
C. 忧伤
诗的最后两句主要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官职的渴望
B. 对现实的无奈与对平民愿望的肯定
C. 对自然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