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圭公游临沧亭为赋十四韵》

时间: 2025-04-24 18:35:41

诗句

孤云乘天风,飞入海上山。

松声发鼓吹,导我登层峦。

平生烟霞想,政在岩壑间。

及兹百事懒,作意三日闲。

聊将烧灯夜,付与儿辈看。

来陪老禅伯,杖履同跻攀。

曲折几藓磴,竹引春斓斑。

窦口咽细泉,崖腹鸣飞澜。

足疲眼界远,语乐心地安。

倒景射西崦,晃荡云海宽。

十年戎马后,集此兰若难。

未必支许游,能尽宾主欢。

暝色到峰顶,月光散林端。

摩挲忘归石,告以幽遐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35:41

原文展示: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圭公游临沧亭为赋十四韵
——张元干

孤云乘天风,飞入海上山。
松声发鼓吹,导我登层峦。
平生烟霞想,政在岩壑间。
及兹百事懒,作意三日闲。
聊将烧灯夜,付与儿辈看。
来陪老禅伯,杖履同跻攀。
曲折几藓磴,竹引春斓斑。
窦口咽细泉,崖腹鸣飞澜。
足疲眼界远,语乐心地安。
倒景射西崦,晃荡云海宽。
十年戎马后,集此兰若难。
未必支许游,能尽宾主欢。
暝色到峰顶,月光散林端。
摩挲忘归石,告以幽遐观。


白话文翻译:

孤云乘着天风,飘飞到海上的山。
松树的声音仿佛在吹奏鼓声,引导我攀登层峦。
我一生中对烟霞的想象,正是在岩石沟壑之间。
如今百事懒散,打算在这三天里悠闲度过。
随便点上灯,夜晚让孩子们观赏。
来陪伴老禅师,携杖共攀登。
蜿蜒的苔藓石阶,竹子引领着春色斑斓。
山洞口细细的泉水咽下,崖壁间回荡着飞溅的波澜。
双足疲惫,眼界却变得开阔,心中欢愉而宁静。
倒影射向西边的山巅,云海显得宽广而轻盈。
经历十年戎马生涯,聚集在这幽静的地方却不易。
未必能享尽宾主的欢乐,难以尽兴游玩。
暮色已至峰顶,月光洒落在树林的尽头。
抚摸着那块忘归的石头,告诉我远方的幽静景观。


注释:

字词注释:

  • 孤云: 孤独的云,形容漂浮的状态。
  • 海上山: 指海的另一侧有山,象征远方的追求。
  • 松声: 松树的声音,如同乐器的演奏。
  • 层峦: 高山的层叠,指登高的过程。
  • 岩壑: 岩石和沟壑,象征自然环境。
  • 兰若: 兰花的安静处所,指幽静的地方。

典故解析:

  • “十年戎马”: 反映了作者的经历,暗示战乱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 “月光散林端”: 体现了月光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工诗词,尤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宵节,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同游览鼓山的情景,表露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张元干的《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圭公游临沧亭为赋十四韵》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与内心感受的诗作。诗中以孤云的意象开篇,立刻将读者带入一种轻松而自由的境界,表现了作者的洒脱与闲适。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诸如“松声”、“细泉”、“春斓”等,构建出一幅生动而和谐的山水画卷。尤其是“曲折几藓磴,竹引春斓斑”一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细腻的描写使得读者仿佛能够听到竹子的沙沙声,看到斑斓的春色。

诗人在经历了“十年戎马”的人生风雨后,能够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寻得内心的宁静,表现了一种对人生的豁达与理解。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夜色与月光的交织,增添了诗的静谧感,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归的惆怅与对幽静境界的渴望。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张元干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云乘天风,飞入海上山: 以孤云形象启始,传达自由与漂泊的感觉。
  2. 松声发鼓吹,导我登层峦: 通过松树的声音引导,表现自然的音乐感。
  3. 平生烟霞想,政在岩壑间: 生活中对美好景色的回忆,强调自然的意境。
  4. 及兹百事懒,作意三日闲: 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5. 聊将烧灯夜,付与儿辈看: 生活的简单乐趣,体现家庭氛围。
  6. 来陪老禅伯,杖履同跻攀: 描绘与友人共享宁静时光的情景。
  7. 曲折几藓磴,竹引春斓斑: 细致描绘登山过程的美景。
  8. 窦口咽细泉,崖腹鸣飞澜: 自然的声音和景象交织,生动而美丽。
  9. 足疲眼界远,语乐心地安: 身体疲惫却心灵宁静,表现内心的满足。
  10. 倒景射西崦,晃荡云海宽: 描绘夕阳西下的景象,增添诗的意境。
  11. 十年戎马后,集此兰若难: 战乱后的聚会,感慨时光流逝。
  12. 未必支许游,能尽宾主欢: 反思聚会的乐趣并非尽兴。
  13. 暝色到峰顶,月光散林端: 夜色渐浓,月光洒落,营造宁静氛围。
  14. 摩挲忘归石,告以幽遐观: 最后抚摸石头,感受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 “孤云”比喻漂泊的心情。
  • 拟人: “松声发鼓吹”,赋予自然声音以人类情感。
  • 对仗: 诗中多处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在经历世事变迁后寻得的内心宁静,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云: 象征孤独与自由。
  • 松声: 象征自然的音韵与美感。
  • 烟霞: 象征美好回忆与理想。
  • : 象征生机与春天的希望。
  • 兰若: 象征宁静与隐逸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是在哪个节日创作的?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2. “足疲眼界远,语乐心地安”中,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疲惫与痛苦
    B. 宁静与满足
    C. 忧伤与失落
    D. 兴奋与快乐

  3. “孤云乘天风”的意象主要代表什么?
    A. 孤独与漂泊
    B. 自由与快乐
    C. 宁静与安详
    D. 忧伤与哀愁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描绘山水与心境的和谐。
  • 李白《月下独酌》: 表达孤独与对自然的深思。

诗词对比:

  • 张元干与王维的山水诗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但张元干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与友谊,而王维则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相关古典诗词研究书籍与文章
  • 张元干生平与作品分析文章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墨梅四首 其四 刘无虞尊人挽诗二首 喜刘宝学彦修得归因叙初时凄怆之意十首 次韵王得之游净明题易安二绝 早发竹山二首 其一 题竹 雨中听邻家侍儿歌 遣兴二首 题永睦县高斋 九日三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石之功 丿字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双人旁的字 斤斗云 包含耒的词语有哪些 阅人 邪书僻传 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邪开头的成语 凵字底的字 意尚 茫然若失 宅心知训 朝攀暮折 张耀翔 儆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