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丁未岁春过西湖宝藏寺作》

时间: 2025-05-02 01:31:27

诗句

湖垠取微径,窈窕松门深。

中有古佛屋,阒无人足音。

春云带飞雨,冷色来苍岑。

孰知戎马盛,但见藤萝阴。

平生云卧想,正欲幽梦寻。

不减避世士,契此太古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1:27

原文展示:

丁未岁春过西湖宝藏寺作
作者: 张元干〔宋代〕

湖垠取微径,窈窕松门深。
中有古佛屋,阒无人足音。
春云带飞雨,冷色来苍岑。
孰知戎马盛,但见藤萝阴。
平生云卧想,正欲幽梦寻。
不减避世士,契此太古心。


白话文翻译:

在湖边的小路上,幽静的松树门深邃而清幽。
里面有一间古老的佛殿,四周寂静无人。
春天的云彩带着细雨,冷色的阴影笼罩着苍翠的山岑。
谁能知道世事的纷扰,只看到藤萝的阴影。
我平生常常在云间遐想着,正想去寻找那幽静的梦境。
这并不减损我作为避世之士的志向,契合了我内心的古老情怀。


注释:

字词注释:

  • 湖垠:湖边的地方。
  • 微径:小路。
  • 窈窕:形容幽静而美好。
  • 阒无人:形容寂静无人。
  • 足音:脚步声。
  • 冷色:指阴冷的颜色。
  • 戎马:形容战争、战乱。
  • 藤萝阴:藤萝的阴影。
  • 幽梦:安静的梦境。
  • 避世士:隐居避世的人。

典故解析:

  • “戎马”常用来比喻战争和动荡的生活,与诗中所描绘的宁静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 “古佛屋”代表着佛教文化与哲理,象征着内心的追求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丁未年春日,作者游览西湖宝藏寺,受到周围宁静环境的启发,表达了他对世事纷扰的思考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张元干的《丁未岁春过西湖宝藏寺作》是一首表现春日西湖景色与内心情感的诗作。全诗虽短,却涵盖了丰富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开篇通过“湖垠取微径,窈窕松门深”描绘出西湖的静谧与美丽,给人一种幽深的感觉。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似乎时间在这里停滞,只有自然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接下来的“春云带飞雨,冷色来苍岑”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天空,春天的云和细雨交织在一起,给人以淡淡的忧伤和清冷的感觉。这种自然景象不仅是诗人眼中的景色,更反映了他内心的感受,似乎在诉说着对世事的惋惜。

“孰知戎马盛,但见藤萝阴”一句,表明了诗人对外界动荡的无奈,虽然身处宁静的环境,却无法逃避内心对世界的思考。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平生云卧想,正欲幽梦寻”,他渴望在这片宁静中找到内心的归属与安宁。

最后两句“不减避世士,契此太古心”,更是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虽身处世外,却心系古老的哲思与心灵的追求。整首诗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垠取微径:描绘出西湖边的小路,引发读者对宁静的向往。
  2. 窈窕松门深:形容松树门的深邃,再次强调环境的幽静。
  3. 中有古佛屋:引入佛教元素,暗示诗人内心的追求。
  4. 阒无人足音:无人打扰,环境极其安静。
  5. 春云带飞雨:春天的天气变化,传达出自然的柔美与不定。
  6. 冷色来苍岑:冷色调的山丘,增添了一种孤寂感。
  7. 孰知戎马盛:感叹外界的纷扰与战争。
  8. 但见藤萝阴:只看到藤萝的阴影,隐喻对宁静的渴求。
  9. 平生云卧想:表达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与思考。
  10. 正欲幽梦寻:期望寻找内心的幽静与梦境。
  11. 不减避世士:说明诗人宁愿隐居,也不愿卷入世俗的纷争。
  12. 契此太古心:契合古老的哲理,强调内心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云与细雨比作温柔的景象,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用词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表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世事的无奈与思考,以及对内心深处古老哲理的追求。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平和,通过描绘春日的西湖,展现了其隐士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自然之美,象征宁静和内心的安宁。
  • 松门:代表着幽静与深邃,暗示着隐居生活。
  • 古佛:象征智慧与内心的追求。
  • 春云:春天的象征,代表新的开始与希望。
  • 藤萝:自然的美丽,象征着内心的幽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湖垠取微径”描绘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象?

    • A. 山顶
    • B. 湖边
    • C. 河岸
    • D. 森林
  2. “孰知戎马盛”中的“戎马”指的是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旅行
    • D. 生活
  3. 诗人对“幽梦”的追求代表了他什么样的心态?

    • A. 对世俗的厌倦
    • B. 对财富的追求
    • C. 对名利的渴望
    • D. 对权力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同为描绘自然景象,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张元干则更多地反映了对世事的感慨与内心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

相关查询

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 木芙蓉 红梅 惜春 雨未止正臣欲行以诗留之 白鸥 定林示道原 文元贾公挽辞二首 次韵宋次道忆太平早梅 次韵酬宋妃六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绘本 包含表的成语 牛眠龙绕 香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一鸟入林,百鸟压音 天鹅绒 接踵而来 假妪 包含瑕的词语有哪些 渊源有自来 小字头的字 包含爵的成语 三撇旁的字 猕猴骑土牛 朝贡 胸无成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