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4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43:25
大梁怀古三首 其二
承培元 〔清代〕
检点当年定汴京,喁喁海宇庆升平。
如何黄盖陈桥拥,旋见青衣绝汉行。
花石已先倾半壁,金牌况复坏长城。
千秋误国和戎议,往事高悬一鉴明。
全诗翻译:
回想当年如何稳定汴京,海内外都在庆祝这一和平盛世。
然而,黄盖在陈桥之事中拥护叛乱,随即看到青衣人绝对反对汉朝的行径。
花石山早已倾斜了半边,金牌的威严更是坏了长城的防护。
千秋以来,误国的和戎之议,往事如同高悬的明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承培元,清代诗人,擅长古诗,诗风多表现历史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回忆历史事件,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对历史教训的思考。
《大梁怀古三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往事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开篇便以“检点当年”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回到那个历史的瞬间,诗人对“汴京”的庆幸与安定感充满了感慨,然而随即转入对历史人物黄盖的批判,体现出对忠诚与叛变的复杂心情。诗中提到“青衣绝汉行”,不仅是对历史的叹息,更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揭示出国家的裂痕与动荡。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花石已先倾半壁”和“金牌况复坏长城”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国家的危机感。这里的“花石”和“金牌”象征着曾经的辉煌与现今的破败,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深思。最后一句“千秋误国和戎议”,则是对历史和现实的冷静总结,虽历经千秋,却始终在重复着相似的错误,显示出一种无力感与悲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回顾汴京的历史,探讨了忠诚与叛变、辉煌与衰败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盖”是哪个历史事件中的人物?
A. 火攻曹操
B. 卧龙凤雏
C. 桃园三结义
D. 黄巢之乱
“千秋误国和戎议”中的“和戎”指的是什么?
A. 和敌人交战
B. 和敌人议和
C. 和朋友聚会
D. 和亲人团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承培元的《大梁怀古三首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忧虑,但前者更侧重历史的反思,后者则更多地聚焦当下的困境与个人的感受,展示出不同的历史观与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