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0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07:58
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黄昏时分归途中所遇到的情景。山寺的钟声响起,白天的喧嚣已然消退,渔船在渡口争相渡过,岸边的人们朝着江边的村庄走去,而我也乘舟返回鹿门山。月光洒在鹿门的烟雾缭绕的树木上,忽然,我来到了庞公曾经隐居的地方。岩石的门扉和松树的小径显得格外寂静,只有幽静的人们在这里来来往往。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属于“山水田园诗”派。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境,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夜归鹿门山歌》是一首富有情趣和哲理的诗。孟浩然通过描绘黄昏时分归途的景象,展现了他对山水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山寺钟鸣昼已昏”,以钟声引入,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又暗示时间的流逝。接着“渔梁渡头争渡喧”,描绘出渡口的热闹景象,形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比。
诗中“人随沙岸向江村”描述了归家的情景,表现出一种生活的气息。而“余亦乘舟归鹿门”则将诗人自身融入到这幅画面中,体现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描写“鹿门月照开烟树”,则将自然的美景与个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月光下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诗人提到“惟有幽人自来去”,彰显了隐士的孤独与自由,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整体上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完美地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美。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
诗中“山寺钟鸣”表达了什么意境?
“余亦乘舟归鹿门”中的“余”指代谁?
诗中提到的“庞公”是指谁?
答案: